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細想「登山寶訓」(六之二)- 主題論述 一、論律法

Content Format: 
Authors: 
Tags: 
Date recorded: 
2022.06.26
Place recorded: 
台中

細想「登山寶訓」(六之二)主題論述 一、論律法

 

 

參、主題論述

        【經文】《馬太福音》第五章:17~20節

    一、論律法

         (一)、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論到律法,耶穌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清楚表達祂的立場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接著又說:「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五:18)

若不明白希伯來文和猶太人所讀的《希伯來聖經》真的很難徹底地了解耶穌這句話到底在說什麼?充其量只能從中文的文字表面膚淺地來解讀耶穌所說的這句話。

 先簡單介紹一下猶太人所讀的《希伯來聖經》。

希伯來聖經》是猶太教的第一部重要正統經典。簡稱為《塔那赫》(Tanakh)。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埃及時開始撰寫,直到耶穌降生前大約500年完成,前後經歷約1000年。

雖然《塔那赫》(Tanakh)後來被基督教稱之為「舊約聖經」,但對猶太人來說,聖經只有《塔那赫》(Tanakh),他們並不承認「新約聖經」。

《塔那赫》(Tanakh)主要是由三個部份所組成的,分別為:

1.《妥拉》(תורה)(唸Torah)意思是「教導、訓誨」(teaching)。基督徒稱《妥拉》為「律法書」,共分五卷。傳統是認為由摩西撰寫,所以也稱之為「摩西五經」。分別是「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2.《先知書》(נביאים)(唸Navim):意思是「先知們」(prophets),

記錄了曾經教導或帶領過猶太百姓先知們他們的事蹟。共有八卷,分前、後兩部份,分別是:

A.前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

B.後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小先知書」(12先知書包括:「何西阿書」、「約珥書」、「 阿摩司書」、「 俄巴底亞書」、「 約拿書」、「彌迦書」、「 那鴻書」、「哈巴谷書」、「 西番雅書」、「 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3.《文集》(כתובים(唸Kh'tuvim):意思是作品集(writing)。內容主要記載詩歌、文學、歷史。共十一卷分成三類如下:

A、詩歌智慧書:「詩篇」、「箴言」、「約伯記」。

B、五書卷:「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

C、歷史書:「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歷代志」。

《塔那赫》(Tanakh)的稱呼就是由這三大部分的開頭字母(T、N、K)所組成。

在知道猶太人所讀希伯來聖經《塔那赫》的組成後。

我們先將《馬太福音》第五章17、18節從希臘文直譯:「不要設想『』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毀壞,乃是要『實現(或成全)』。直到天和地都消逝(或「過去不再」),律法的『最小一個字母』或一撇一畫皆不會消逝而且都要實行(或完成)。」

請注意在這兩節經文中的幾個重要關鍵字:「」、「律法」、「先知」、「廢掉」、「最小字母」、「實現(或成全)」。

筆者先對這幾個關鍵字作簡單解釋,後面再舉經文實例說明。

A、「」:我們會以為耶穌這段話是在強調神的律法是十分重要,任何的細節都不可忽略。但其實耶穌是在宣告「祂自己」來到世上的目的是要成全在律法書和先知書在祂身上的一切預言且完成救恩。

B、「律法」:這當然是指猶太人《希伯來聖經》中的《妥拉》或基督徒所稱《摩西五經》而言。

C、「先知」:當然是指猶太人《希伯來聖經》中的《先知書》而言。

D、「最小字母」:耶穌在這裡所說的「最小一個字母」並非指希臘文的最小字母「ι」(唸iota);而是希伯來文的最小字母「y」(唸yod)。「y」是希伯來文的第10個字母,從外觀來看的確是22個希伯來文字母中最小的一個字,僅僅一小撇就可以寫成。

其實現在我們所讀的的新約希臘文都已經是被希伯來化的希臘文。所以在研讀新約希臘文經文時必需要從希伯來文的角度來解讀,這樣比較能夠領會其真意。

E、「實現(或成全)」:希臘文「πληρόω」(唸pleroo)是「實現(或成全)」(fulfil)或「完成」(complete)的意思。

在新約聖經尤其是福音書中看到「成全」這個字會立刻讓人聯想起「應驗」。因為這字在馬太福音就用了16次,在四福音書中一共用了40次。例:(太一:22);(太四:14);(太十二:17);(太十三:35);(太二十七:9);(路二十四:44)。

每次這個字出現都是講到耶穌在世上的一切言行皆為了「應驗」《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中對祂所有的預言。

現在筆者就從《希伯來聖經》(即舊約聖經)的「律法書」和「先知書」中簡單舉出三個實例給讀者參考。讓完全不懂希伯來文的讀者能夠從字面上清楚且實際明白,在『舊約聖經』中耶穌所要成全在的預言如果少了一個最小的希伯來字母「y」(唸yod),這個預言會變成什麼樣子!

(1)『先知書』_《以賽亞書》二十八章16節:「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

這節經文中『寶貴的』希伯來文是「r"q"y」(唸yaqar)意思是「珍貴的」(precious)、「高價的」(costly)。

如果從這字中廢掉「y」就成了「r;q」(唸qar)意思是「冰涼」(cold)「安靜」(quiet)。這字在(耶十八:14;箴二十五:25)出現過。

先知原本預言:耶穌是寶貴的房角石;結果少了最小字母「y」竟然變成了:耶穌是冰涼的房角石。只少了一個最小字母「y」居然就如此嚴重扭曲了先知的預言。

(2)『先知書』_《以賽亞書》五十三章7節:「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或譯:他受欺壓,卻自卑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這節經文中『牽到』希伯來文是「l¥b"y」(唸yabal)意思是「引導」(lead forth)或「帶來」(bring forth)。

如果從這字中廢掉「y」就成了「r;B」(唸bal)意思是「沒有;不」(not)。這字在(詩十七:3)出現過。

先知原本預言:耶穌要像羊羔被『牽去』宰殺;結果少了最小字母「y」竟然變成了:耶穌要像羊羔『不要』宰殺。只少了一個最小的字母「y」居然得到與先知完全相反的預言。

3、『律法書』_《創世記》四十九章10節:「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這經文是一節非常有名預言彌賽亞將要來到的經文。

這節經文中『歸順』希伯來文是「h'h'q>y」(唸yiqqahah)意思是「聽從」(obey)、「服從」(obedience)。如果從這字中廢掉「y」就成了「h'h'q」(唸qahah)意思是「變遲鈍」(blunt)。這字在(耶三十一:29;結十八:2)出現過。

先知原本預言: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結果少了最小字母「y」竟然變成了: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變遲鈍』。」。只少了一個最小的字母「y」居然得到與先知相差十萬八千里的預言。

對大多數不諳希伯來文的讀者,筆者只簡單列舉三個例子,讓大家略知耶穌所要表達的意思以及任意忽略經文中即使是最小的一個字母「y」將會是如何嚴重的扭曲在「律法書」和「先知書」中對彌賽亞的預言。

相信對熟諳希伯來文的猶太百姓,耶穌這番話必定可以激起他們比上列所舉的例子更多的聯想與深思。

(二)、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

耶穌接著又說:「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太五:19)。

這節經文讓許多基督徒十分困惑!竟然「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的人還能進天國!更曾經不止一次聽過基督徒這麼說:「只要能進天國就好,就算在天國當一個身份卑微的清潔工都沒關係!」

耶穌這句話也叫許多基督徒十分困惑,都進了天國居然還有「最大」和「最小」的區別!難道有一天所有「最小」的還集結起來要鬥垮「最大」的,好奪取他們的位份?這些充滿世間比較心的荒谬幼稚可笑想法該如何解釋?耶穌在這裡所謂的「最大」和「最小」所指的是什麼?是「位份」?是「福份」?

我們現在先從希臘文的角度來看「稱為最小的」和「稱為最大的」意思是什麼?。

「稱」希臘文寫「καλέω」(唸kaleo)。這字在《馬太福音》中也被翻譯成:「取名」(named)(太一:25)、「召喚」(call)(太二:7)、「招呼」(call)(太四:21)、「稱呼」(call)(太二十三:8)、「叫」(call)(太二十五:14)

「最小的」在希臘文是用「短小」的最高級表示。意思是「最小的」「地位最低微的」、「最無關緊要的」。指人是「最不重要的人」,指事是「最小的事」

「最大的」在希臘文有時也用最高級,寫「μέγας」(唸megas)。意思是「大的、偉大的(great)」(太四:16)、「重要人物(如大官)」(太二十:25)。

因為「登山寶訓」是耶穌在傳揚天國福音的剛開始所講的,所以對很多天國的奧秘琢磨並不很深,也因為以當時門徒的屬靈程度一時無法聽進並明白那麼複雜的天國奧秘。所以耶穌才會在往後又用許多「天國好像….」的天國比喻(太十三:1~47)來說明天國是什麼。

因此,耶穌在此所說天國裡「最大」和「最小」的觀念不是只有兩千年後的我們聽不懂,就連當初跟隨耶穌的門徒們也不是很懂。所以後來才會有門徒問耶穌:「天國裡誰是最大的?」這個問題(太十八:1)。

我們若要了解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19節中耶穌所要闡述在天國裡「最大」和「最小」的目的和意思。可以整理在這節經文後耶穌于各個不同場合、不同對象對天國裡「最大」和「最小」的解釋片段,再顛倒像組合拼圖的方式慢慢地拼湊出耶穌當時所要表達的整體概念。

筆者先列舉兩段耶穌曾經在別處說過有關天國裡「最大」和「最小」的經文並解釋如下:

1.「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十八:1~4)

     我們現在來仔細推敲耶穌這句話的邏輯。首先,「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但是,「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所以,若「不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意思是說,如果「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就可以進天國,而且「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

照耶穌這句話的邏輯是,若「不得進天國」便罷,只要是可以進天國的人都是「天國裡最大的」。這裡「最大的」意思與其解釋成「最偉大的」,不如看成「大受看重的」。

從《馬太福音》十八章5~14節可以看出耶穌要表達的不是這小孩子在天國是有多麼「偉大」或位份有多麼的高,而應該是這小孩子在天父的眼中是有多麼「大受重視」。

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耶穌;使信耶穌的一個小孩子跌倒的人,要接受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的懲罰;這小孩子的使者在天上,常見天父的面;天上的父不願意這小孩子裡失喪一個。

如果能成為耶穌所描述:「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每個人將會有多大的福氣!無論今生在人間或是以後進天國每個人都會是在天父眼中「大受重視」的寶貝。耶穌在此強調要進入天國的人必需有像小孩子(也可譯「嬰孩」)般的單純和謙卑!不是要在天國裡比大、小。因為在天國裡每個人都是天父眼中的「重要人物」!

2.「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太十一:11)

這段經文是施洗約翰被下在監牢裡,耶穌對他評論時所說的一段話。

很多時候我們從字面上看都會錯誤以為施洗約翰打發兩個門徒去問耶穌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十一:2、3)。這一定是因為施洗約翰被關在監牢裡太久了,所以對等候耶穌基督(或彌賽亞)已經失去耐性、信心和盼望。

但從後面耶穌對施洗約翰的正面高度評價經文來看,我們應該知道我們誤判施洗約翰的操守了!

《馬太福音》五章2節記:「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作者馬太特意寫: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施洗約翰都聽見『基督』(就是彌賽亞)所做的事了,他怎麼還會懷疑耶穌是不是「那將要來的」?

這位曾經為耶穌做福音的先鋒,為耶穌預備道路,為耶穌施洗並親眼看見天為耶穌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祂身上的約翰(太三:14~17)。對於這些種種活生生與耶穌曾有過的近身接觸經歷,使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質疑約翰會懷疑耶穌的身份。

至於這句話:「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是施洗約翰故意要讓門徒帶話代替門徒去問耶穌的。因為他被關在監牢裡所以要讓耶穌親自教導、解說給他的門徒聽。

耶穌怎麼評論這位猶太歷史上最後一位說預言的偉大先知?(太十一:13)。耶穌用一個應該在當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伊索寓言」(Aesop fable)來描述施洗約翰。

伊索(Aesop)是一位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他原本是愛琴海東部薩摩斯島(Samos Island)上的一個奴隸。曾經多次被轉賣。最終在成為自由人後便遊歷四方為人們講述饒富深遠意義的寓言故事,深受當時人民的喜愛。「賣牛奶的女孩」就是當今家喻戶曉的其中一篇寓言。公元前五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古希臘人眾所皆知。對於長期被希臘、羅馬人統治過的猶太人也必定對「伊索寓言」相當熟悉。

「伊索寓言」第二卷中有一則很有名的故事叫「蘆葦與橡樹」。

這寓言故事說:「有一天蘆葦和橡樹在為他們的耐力相互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認輸。過了一會兒,一陣猛烈的強風吹了過來,蘆葦就彎下腰,順風仰倒,倖免于被風連根拔起的命運;而橡樹卻強硬地迎著風面,奮力抵抗,結果最後被連根拔起,倒在地上!」。

我們都知道「蘆葦」是一種生長於沼澤、河岸、海灘的植物,莖稈高一至三公尺極富韌性,在沼澤、河岸邊總是隨風搖曳,既便被壓傷也不容易被折斷(太十二:20);而「橡樹」卻是一種木質堅固的樹木(摩二:9)。

這寓言在勸導世人:不要頑強地與比自己更強大的人或勢力對抗。或許順著環境潮流會對自己更為有利。

耶穌對眾人講論約翰說:「你們從前出到曠野是要看什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嗎?」(太十一:7)

《馬太福音》十一章7節耶穌對眾人評論在曠野傳道的約翰(太三:1~5)。意思是說,你們以為在曠野傳道的約翰會像「伊索寓言」中『風吹動的蘆葦』彎腰屈服於惡勢力的權勢下嗎?

聽過「伊索寓言」中「蘆葦與橡樹」寓言的猶太人必定了解耶穌言下之意是在說就算約翰將會像『木質堅硬的橡樹』不屈不撓地對抗惡勢力,即使被連根拔起也絕不卑躬屈膝。果不其然,約翰沒多久就在監裡被斬(太十四:10)。

耶穌還說:「他(約翰)要比先知大多了!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太十一:9、11)。但是這位聖經預言要為耶穌預備福音道路令眾人都景仰的偉大先知、使者竟然還比天國裡最小的還小。

耶穌說這句話的目的不是要拿約翰和「天國裡最小的」比大小。而是要告訴門徒們,天國是有多麼榮耀、偉大!就算在「天國裡最小」的都要超越他們所愛慕、崇敬的這位偉大先知。所以要努力追求進入那榮耀無比的天國,而且「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2)

最後我們對《馬太福音》五章19節中所謂在天國裡的最大、最小的說明做一個簡單的小結。

無論是從《馬太福音》十八章1~4節或是《馬太福音》十一章11節或其他經文我們都無法看出耶穌對「天國裡最大的」和「天國裡最小的」像一般世人對「權位」或「位階」或「福份」的大小區別。最多可看到「大」意味著「偉大」、「受看重」;「小」意味「微不足道」的含意。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太五:19)

只是耶穌在警告門徒不止祂自己要遵守並成全律法一切在祂身上的預言,所有的門徒對於「聖潔」、「良善」的律法、誡命(羅七:12)都必需遵守。否則就算有一天進入天國的所有人也會有所區別。

那到底進入榮耀、聖潔天國的人還會有什麼區別?因為沒有經文清楚說明,所以筆者只盡「會有所區別」提醒的責任,就不再自己揣摩!

有人或許會說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41節保羅不是曾提過:「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但《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是在談有一天人復活的身體狀況不是在講天國裡的光景。「星的榮光」有可能備受天父看重,「日的榮光」也有可能被天父視為微不足道。筆者必需承認,這些以後在天國裡面才能知道的事,目前我自己也不能完全清楚知道。現在只能照著耶穌的吩咐做當下可以作且該做的事。至於許多天國裡的奧秘,有一天主再來時,一切真相自會大白!(林前十三:9~12)

(三)、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

1.什麼是「義人」?

筆者在前文說過,新約聖經中的希臘文是已經被希伯來化的希臘文。因此若要明白新約聖經中「義」的真正意思必需從舊約聖經中希伯來人對「義」的概念去了解。

在進入對「義」的研究之前,我們必需先對古希伯來人的文化有一些認識。古希伯來人的語言、文化都是「具體」的(concrete)。「抽象」(abstract)概念是在希臘、羅馬文化下才產生的。古希伯來人的文化沒有用「抽象」這種方式來表達。那如果遇到要表達「抽象」觀念(如公義、慈愛、信實)的時候該怎麼辦?古希伯來人會用一些「具體」的行動來表達。

「義」(「qyiD_¥c」)(唸tsaddiyq)意思是「公正、公義」(righteous)這是一個「抽象」名詞或形容詞。所以我們要從「具體」概念入門才能真正明白希伯來人是如何用「具體」行動來表達「抽象」思維!

筆者在此提供幾個研究方法給讀者作為找尋答案的參考:

(1)「字根」研究法

就是尋找和「義」(qyiD_¥c)相同的字根,因為根源於相同的字根的字詞往往會有相近的意思。但是問題是「qyiD_¥c」 (唸tsaddiyq)的動詞「q¥d¡c」(唸tsadaq)(意思是(使公義、使正直))目前尚無發現有與之相同「具體」動作字根的字。

(2)「平行同義字」研究法

在希伯來詩歌中的「平行句」常會用兩個或多個不同但意思相近的字詞(稱「同義詞」(synonym))來重複表達一個相同的觀念。例如:

A.「你們『義人』應當靠耶和華歡喜快樂;你們『心裡正直的人』都當歡呼。」(詩三十四:5)

B.「『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詩八十五:11)

C.「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話的人。」(詩十五:2)

D.「散布亮光是為『義人』;預備喜樂是為『正直人』。」(詩九十七:11)

從上列四段經文來看,在希伯來人的觀念中「」和「正直」、「誠實」是相似的意思。

(3)「平行反義詞」研究法

在希伯來詩歌的「平行句」有時候也會故意藉由「反義詞」(antonym)以反面的意思來對比、凸顯、襯托出正面的意思。例如:

A.「因為『惡人』的膀臂必被折斷;但耶和華是扶持『義人』。」(詩三十七:17)

B.「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詩一:6)

』這字雖然也是「抽象」,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是:「遠離神的道路」。如(詩十八:21):「因為我遵守了耶和華的道,未曾作惡離開我的神。」

就上列三個研究法,可以先對「義人」作一個簡單整理的小結論。所謂「義人」就是一個不離開神話語道路的誠實、正直人

(4)「文化生活」研究法

任何民族文字的定義必定都會與該民族的文化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了解民族的文化生活背景絕對有助於明白該民族對某些字詞的定義。

對於經年累月在曠野繞行,以逐水草而居之生活型態的游牧民族希伯來人來說,日復一日固定的路線,固定的紮營,固定的掘井,是讓他們可以維生的基本原則。要是有任何人隨意離開這個路徑,很可能就會在曠野中迷路且可能過著毫無目標、無保障的漂泊生活。

所以,在希伯來人所認定的「義人」,並非如一般接受希臘、羅馬教育的人所解釋,一生過著虔誠的宗教生活,而是一生走在神所教導的正確道路上。

曾經在華人社會聽過有用中文拆字法來解讀「義」字。就是「羔羊」覆庇在「我」身上,這就算為「義」。其實,這只是純粹在玩兜文字的遊戲而已,沒什麼意義。

因為神的話語最早是傳給希伯來人而不是中國人。況且中國古代主張的「禮義廉恥」是在講論一個涵蓋範疇很廣的道德標準與神毫無關係。所以用這種中國字拆字法來解讀或研究聖經中某些名詞的定義,是非常荒謬的! 

因此,從古希伯來人的「具體」實際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所謂「義人」就是誠實、正直一生很真確地行走在神的話語道路上的人

2.要如何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

 文士(也稱教法師)是熟讀聖經且從事抄錄聖經又教導百姓律法的工作。故「文士」常為眾百姓所敬重且在社會中地位甚高。教導保羅律法的老師迦瑪列就是一位文士(徒五:34;二十二:3),但「文士」對聖經中所說的「義」僅停留在字面上的層次並沒有付諸實際行動!

文士最早期的職責是確定「成文的律法」。結果他們從摩西律法再訂出了613條誡命,猶太教稱這613條誡律為「米茲沃特」(mitzvot)或者「誡命」(commandment)。

法利賽人則以類推的方法,把613條誡律再加上31項歷史久遠的習俗發展出了「口傳律法」。他們還認為「古人的遺傳」(可七:3)是源自西乃山上的摩西律法。然而,「口傳律法」通常是關於日常生活的一些守則。十分瑣碎,例如怎樣守安息日(如只能行走960米左右)、怎樣在吃飯前先洗手以表示潔淨(太15:2)等。

日後,甚至出現重視「口傳律法」超越「摩西律法」的情況。故耶穌曾經為了此事多次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

「耶穌回答說:你們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
(太十五:3)

   「 又說: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
(可七:9)

「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
(可七:13)

從以上猶太人的傳統和經文來看,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並不是神真正話語的「道」。所以耶穌說:「要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的意思不是要我們用比文士和法利賽人更嚴苛的態度來遵守神的誡命律法。而是讓我們得著「神的義」

那要如何才能讓「神的義」成為我們的義來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使徒保羅給我們很多指引:

1. 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羅三:22)

2.「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羅十:4)

3.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

有時最讓天上神傷心的是,竟然只要「相信耶穌基督」這麼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神的義」來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進入天國。

這麼大的福氣居然被許多人當成是一種「廉價的福音」任意糟蹋。許多人(甚至包括已經信耶穌的基督徒)不能完全相信只要「相信耶穌基督」就可以得到「神的義」。心裡疑惑著這麼廉價的方法會是真的嗎?會有效嗎?於是抱持著這樣的猜疑心態轉而去追求要高言大智、儀式複雜的宗教(林前二:1)。人類真的很可憐

 

                             2022/06/26  於台中家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