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從「修道院」到「愛貓園」- 看信仰的質變

1 post / 0 new
從「修道院」到「愛貓園」- 看信仰的質變
Authors: 
Tags: 

這是一個很有名又有趣的猶太拉比智慧故事:

一個修道院中有一群修道士,天天都在院長的帶領下定時聚集數次,一同禱告默想神的話語。一日早晨當修道院的院長正帶領眾修道士一起禱告的時候,一隻貓悄悄溜進修道院,這隻貓時而趴伏在院長的腳邊,時而舔舐院長趴伏在地的臉龐,這使得院長無法專心禱告。

『幾天後』,這隻貓漸漸的養成了習慣,只要禱告時間一到牠就來找院長,在他身邊趴趴、舔舔,弄的院長越來越無法專心禱告。之後,院長每逢禱告時就會多帶一條繩子,當貓來的時候,就把牠綁在桌腳邊,以便自己能專心禱告。

『一段間後』,修道院裡的修道士們將這事看在眼裡,都以為院長會希望每一個人在禱告時,都能擁有一隻貓。然後,每位修道士就想盡辦法去找一隻貓來飼養,好在禱告時能帶一隻貓隨侍在側。

往後,修道院裡的修道士們就學著院長的習慣,禱告時帶隻貓,綁在桌腳邊。

『數年後』,院長過世了,但修道院扔維持著這個習慣—『禱告時,要帶隻貓綁在桌腳邊』。即便哪隻貓死了,主人一定又去找一隻新的貓來養。光陰似箭,又過了好幾年,這個『修道院』漸漸變成了『愛貓園』,修道士不再全心致力於在禱告中對神話語的默想,更別說實踐,反而專注於養貓研究。

這個故事會以『貓』來作為一個闖入信仰之外來因子的隱喻,很可能是因為『貓』無論行動或作息上總是給人『靜悄悄』的感覺,而作者就利用這個特徵來描述,一個『信仰的質變』總是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時候『靜悄悄』地發生了。

什麼是『信仰的本質』? 雖然這個問題的討論可以複雜到是一篇博士論文,但當『信仰的本質』落實到現實生活的時候,不外乎是耶穌教訓的準則—『敬神愛人』。

當一群人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信仰的群體(如以色列人或是教會)後,這個群體為了維持一個恆常的敬拜,(可能是 神,可能是人) 往往會制訂出一套『禮儀』,原本這些『禮儀』只是要給這個群體一個敬拜的秩序或是藉著這『看得見的禮儀』去觸動那已經迷失『看不見的心靈良知』,進而激發出生命中的『真愛』。但是,『看得見的禮儀』常常如貓的悄悄行動在不知不覺中『幾天後』『一段間後』『數年後』就取代了『敬拜的實質』,如同『愛貓園』取代了『修道院』。

幾千年來,許多教派在其所謂的『聖禮』上有著諸多的討論(甚至爭論):

『洗禮』要用什麼姿勢?『聖餐禮』的餅可不可以「發酵」?杯要用白水?葡萄汁?葡萄酒?『洗腳禮』要如何舉辦?一個人一生要洗腳幾次?

當我們花費許多精力去研究、宣講、查考 (甚至考古)這些『禮儀』的程序時,我們到底又用多少時間去默想:『洗禮』給我們帶來的「赦罪」是 神何等大的犧牲、智慧和能力;『聖餐禮』時吃這餅喝這杯,給我們應許的「身體復活」是何等大的盼望;耶穌受難前最後與門徒的一場聚會設立的『洗腳禮』對門徒(也是今天的我們)所殷殷切盼的—『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們到底又實踐了多少?

若是一個宗教信仰在『禮儀』上所有的動作都『如同聖經上的記載』到位,卻失去了『實質的實踐』真意,那這個宗教信仰充其量只剩下一個粉飾的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