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的管家
Primary tabs
不義的管家
一、【經文】(《和合本》版)
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 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 我的管家。』那管家心裏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做甚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裏去。』 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地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 他說:『一百簍油。』(《環球新譯本》:『四千公升油。』)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環球新譯本》:『寫二千』。)』 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環球新譯本》:『四萬公升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環球新譯本》:『寫三萬』)。』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我又告訴你們,要藉着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 託付你們呢?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法利賽人是貪愛錢財的,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嗤笑耶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神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路16:1~15)
二、比喻的對象與反應
這個「不義管家」的比喻是接續在路加福音十五章的3個比喻「失羊的比喻」、「失錢的比喻」、「浪子的比喻」之後所說的。從路加福音十五章中的3個比喻,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具有一個共通特性—就是神對人類拯救的原初心意是「一個也不能少」。祂主動地來尋找並接納失喪的人。接續路加福音十五章,路加福音十六章是耶穌期望透過法利賽人的「錯誤金錢觀」來教導祂的「門徒」,希望他們不要在這看似沒什麼重要的事上跌倒,而失去進入神國的機會。
路加福音十五章第1節開始提到耶穌周邊的聽眾是「稅吏」、「罪人」、「法利賽人」、「文士」。但是路加福音十六章第1節開始卻提到耶穌是只針對「門徒」而說。然而在整個比喻中「門徒」沒有任何人有反應,或發表任何看法。倒是在十六章第14節「法利賽人」聽完比喻後「嗤笑耶穌」。最後還被耶穌責備他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
從路加福音十五章和十六章的整個經文脈絡來看,耶穌在「不義管家」比喻中,想藉著「法利賽人的貪愛錢財錯誤觀念」的事實這機會,來教導「門徒」一個真理。一個人「未來是否能夠進入永存的帳幕是和他在今生對錢財的使用態度」有非常密切關係的。
三、管家的被指控與安排
從路加福音十六章2~7節管家的反應來看。這位管家對於別人「指控」他的本身與內容毫無辯解與異議,同時從他立刻著手安排後路的事實來看,這個「指控」絕對是個不可狡賴的事實,而非誣告。然而,他趁著在尚未失去管家身份的最後關頭,以敏捷的思考,並在最迅速的時間內立刻著手做好一切後路的安排。這個「不義管家」的比喻,至此可以暫時視為一個段落。
四、主人的評論與耶穌的詮釋
從路加福音十六章8節來看,顯然主人清楚知道這個管家在這段短暫的時間內,對他的債務人所做的一切債務削減。這個「主人」是指故事中的「財主」還是「耶穌」?從路加福音十六章8節後半段,耶穌對這個故事的詮釋來看。8節中的「主人」應該是指著比喻故事中的「財主」。
這個比喻的描述從路加福音十六章第8節就開始令人費解。比喻從一個嚴厲的「控訴」開始(1節),可是最後不但沒責備這位管家,卻還以「誇獎」他(8節)來作為比喻的結論。這別說是今天讀比喻的我們,就連當時在場聽比喻的「門徒」想必也一定一頭霧水。耶穌怎麼會去「誇獎」一個「不義」之人,以他的「不義」行為(減損他主人的財務)來安排他被辭職後的「後路」?因為這與耶穌過去的教導衝突太大,所以耶穌從8節後半段到13節作了一段詮釋,來表明其比喻的本意。
路加福音十六章第8節後半段是這個比喻的轉折和重點。
「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 16:8b)
在此「今世之子」是指「不義的管家」;而「光明之子」當然是指「門徒」。耶穌首先用「今世之子」和「光明之子」來指出「門徒」的信仰生命本質原是不同於「不義的管家」。所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看,耶穌並非要「門徒」去效法「不義的管家」,以「行不義」來「維護自身利益」的「行為」。這是我們要先了解的前提。
那耶穌在此所要表達的概念是什麼呢?就是連「不義的管家」都這麼聰明的懂得在緊要關頭時,趕緊去安排自己不久被去職之後的後路的話;那麼「門徒」不是更應該在神國即將來臨,時日不多的時候,藉著「不義之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9節)。耶穌所謂的「不義之錢財」當然不是指「以不法手段得來的非法財物」。而是「有一天終究會毀壞、會失去價值與功用的財物」。
為什麼可以這樣解釋「不義之錢財」呢?其實,耶穌在詮釋路加福音十六章經文中用了許多「平行對比句子」:例如
1、「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裏去。」(4節);平行對比「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9節)
2、「今世之子」(8節);平行對比「光明之子」(8節)
3、「最小的事上忠心」(10節);平行對比「大事上忠心」(10節)
4、「事奉神」(13節);平行對比「事奉瑪門」(13節)
5、「人所尊貴的」(15節);平行對比「是神看為可憎惡的」(15節)
所以,耶穌是在用對比的手法說明比喻。因此,不可將耶穌所說的「不義之錢財」直接解釋成「以不法手段得來的非法財物」。
耶穌並不是要「門徒」效法「不義管家」的「不法行為與品格」,而是要「門徒」學習他在急難時的「智慧」態度。從路加福音十六章16節「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來看。可見耶穌提醒舊約已經過去了,神的國來了,「門徒」要趕緊努力預備好進入神的國。所以門徒更需要迫切有如此的「預備智慧」。
耶穌繼續在路加福音十九章19~31節用「財主和拉撒路」故事中呼應,一方面警告貪愛錢財的法利賽人,另一方面告訴門徒,不當處理在世的錢財是會產生惡果的。 因此,如何有智慧地處理在世的錢財,應該就是「不義管家比喻」的主題之一,亦是耶穌要教導門徒應該學習的功課。
五、法利賽人的信仰迷失
為何法利賽人在聽完耶穌說:「你們不能又服事神,又事奉瑪門。』這些話後,就嗤笑耶穌。」?實際上,法利賽人並非不賙濟窮人,他們也將「賙濟窮人」視為一項宗教美德。所以保羅才會說:「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林前13:3)。保羅在此甚至將「賙濟窮人」和「捨己身叫人焚燒」並列。
自認為虔誠的法利賽人從來不會認為他們是在「事奉瑪門」。但是,根據猶太人的傳統教導,他們將財富視為神對他們嚴守律法的一種「祝福與賞賜」。參考下列經文:
「所以耶和華按我的公義,按我在他眼前的清潔賞賜我。」(撒下22:25)
「耶和華按著我的公義報答我,按著我手中的清潔賞賜我。」(詩18:20)
所以「貪愛錢財」的法利賽人雖然也會賙濟窮人,但是他們更希望得到的是,想藉此來向自己及其他人證明,他們的確是義人,是蒙神祝福的一群人。換句話來說,財富對法利賽人來說,只是一個「自義」的工具。所以耶穌責備法利賽人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神卻知道;」(路16:15)。他們以財富自義,排斥「罪人」、「娼妓」、「稅吏」。認為神的國只屬於像他們這種嚴守律法蒙祝福的人,其他人是沒資格承受神的國。當眾稅吏和罪人挨近耶穌去聽道時,法利賽人卻是去議論批評祂。
然而這次耶穌卻公開在錢財的「真實性」及「義人」與「罪人」的定義上,對「門徒」與「法利賽人」發出了一個扭轉性的信息。耶穌強調在神的眼中,地上的錢財既不是真實(11節),更非隸屬任何人的(12節)。相較於神永恆國度裡的真實錢財,地上的錢財更是顯得微不足道。因為地上的錢財對任何一個人來說,有一天它們將會變得毫無用處。地上錢財的功能,絕對不是用來作「自義」工具,而是用來賙濟窮人,藉以積聚財寶在天上。
六、耶穌論「真財寶」觀
耶穌曾在馬太福音6章19~21節登山寶訓中論到「真財寶」說:「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怎麼突然在馬太福音6章22~23節經文接上:「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這難倒是抄聖經的文士跳行抄錯段落嗎?「積儹財寶在天上」和「眼睛瞭亮」有什麼關係?
因為這是希伯來人的諺語,所謂「眼睛瞭亮」就是「慷慨」的意思。而「眼睛昏花」就是「吝嗇」的意思。耶穌勉勵祂的門徒,一個「慷慨」的人會「全身光明」。而「吝嗇」的人會「全身黑暗」。並且「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因為「財寶在哪裡,心也在那裡。」。
這經文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是否「慷慨」或是「吝嗇」會對他的信仰產生極大的影響。一個「慷慨」(不是揮霍無度)的人,他「全身光明」,有神的光照,這「光」會讓他看見他身邊那些有需要幫助的人。一個「吝嗇」的人,他的心完全被財寶這極大的黑暗所束縛籠罩。所以心中沒有神的光照。這時即便是有窮困缺乏的弟兄在他身邊,他還是「看不見」。如使徒約翰所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約壹3:17)
七、結論
耶穌在這個「不義管家」的比喻中將世間的錢財視為是「最小的事」(10節)、是「虛假的」(11節)、是「別人的東西」(12節)。充其量而言,錢財只不過是一個人在世的人生試金石。門徒應該在神國即將來臨之際,正確地運用今生的錢財,以預備自己死後的將來。
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不義管家」的比喻仍然是個重要且與我們的信仰息息相關。盼望基督徒都能被這「不義管家」的比喻激勵,積極地回應那即將降臨的末世國度,正確地使用今生的錢財去賙濟需要的人,在神國裡積儹真實的財寶,作一個真正聰明的「光明之子」!
要如何在神國裡積儹真實的財寶?天國沒有超市、也沒有賣場,那我們在天國所積儹的財寶又是指什麼而言?又要作什麼用?從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46節耶穌所說「山羊和綿羊」的比喻來看。耶穌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耶穌的意思是,「食物」、「水」原是屬世上的物質,但當我們作在一個需要的弟兄身上時,這些屬世的物質將轉化為天國的財寶。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這些人將往永生裡去享福,而非購物。
藉著「不義管家」的比喻,耶穌逆轉了當時法利賽人對「錢財」與「義」的觀念。耶穌警惕,「門徒」要遠離法利賽人對錢財「自義」的觀念,清楚了解,這些錢財原本都是受神所「託管」的,而非屬於他們的東西。但卻要在今生妥善積極運用這些錢財。將原本不是屬於他們的錢財,轉換成為屬於他們存留在天上的真實錢財。這也就是今日的基督徒應該向「不義管家」學習的智慧。
陳以熙 2018/12/07 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