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孫的謎語
Primary tabs
參孫的謎語
【經文】(士十四章、十五章)
壹、前言
《聖經》《士師記》中大力士參孫的事蹟幾乎是所有基督徒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詳的故事。參孫原本是耶和華揀選命定要來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欺凌、壓迫的一位士師,但他後來卻喜歡上一個非利士人的女子。他父母雖然極力規勸他說:「在你弟兄的女兒中,或在本國的民中,豈沒有一個女子,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士十四:3)。可是在參孫的堅持下,他父母也拿他沒輒就和他下到非利士地去見那女子(也可以算是相親)。就在非利士地亭拿的葡萄園旁,發生了一件事。有一隻少壯獅子向他吼叫,結果,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他雖然手無器械,就將獅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樣。
過了些日子,參孫再下去非利士地要迎娶那位女子,轉向道旁要看當初他撕裂的那頭死獅子,卻見有一群蜜蜂和蜜在死獅子的體內。參孫就用手取蜜又且吃且走,到了父母那裡,給他的父母,他們也吃了,只是參孫沒有告訴他的父母這蜜是從死獅子體內取來的。(士十四:8、9)
在筵宴設擺的現場,眾人「看見」參孫,就請了三十個人陪伴他(這些陪伴也可以看成是今天婚禮中的伴郎)。因為「看見」這個希伯來字也可以翻譯成「害怕」,這也讓我們知道為何只有一位新郎卻請了三十個伴郎,有可能是因為非利士人害怕參孫,所以找來了三十個人看住他。參孫就對他們說:「我給你們出一個謎語(也是聖經中唯一的謎語),你們在七日筵宴之內,若能猜出意思告訴我,我就給你們三十件裡衣,三十套衣裳;你們若不能猜出意思告訴我,你們就給我三十件裡衣,三十套衣裳。他們說:『請將謎語說給我們聽。』參孫就對他們說:「吃的從吃者出來;甜的從強者出來。」。
聽過這故事的人都會覺得參孫這個謎語有點莫明其妙,它只不過是參孫個人的一個經歷。說實在,就算當時要參孫的父母來猜這謎語的意思也是無法猜出,因為參孫沒告訴他們實情。更何況那三十個對他的經歷完全一無所知的陪伴呢!這「謎語」既沒有典故也不涉及禮儀、風俗,亦無法用理性思考、判斷,是要叫人怎麼猜?就算今天我們讀過《聖經》參孫故事的結局,已經明白參孫經歷的過程並從《聖經》的故事敘述中知道「謎底」是:「有什麼比蜜還甜呢?有什麼比獅子還強呢?」。實在說,還是有很多人很難在「謎語」和「謎底」之間看出有任何合乎邏輯性的關連。
那《聖經》中留下這個讓人一頭霧水的「謎語」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而我們又可以從這個「謎語」中學習到什麼屬靈的教訓?
貳、《聖經》中的「文體」
希伯來《聖經》中的「文體」(或稱為「體裁」(Genre))大致可以簡單分成以下四大類:
1.法律體裁(Legal):
法律體裁通常指聖經的首五卷「律法書」。
2.敘事體裁(Narrative):
敘事體裁當然是作者以「故事的型態」來呈現。作者最終的目的只是想藉著用選擇性的「聖經人物」的故事來敘述傳達信息,而不是要為該人物留下永恆傳記或記錄他生平事蹟的每一點滴。
3.詩歌體裁(Poetry):
「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和雅歌」是舊約主要的五卷具有詩歌體裁的書卷。此外,許多先知書也具有詩歌體裁(如以賽亞書)。有些中文聖經的譯本甚至特別將這些詩歌體裁的經文在翻譯編排時特別以詩歌的形式排列,使讀者可以一目了然地輕易區別「詩歌體」及「散文體」。
4.智慧文學(Wisdom literature)
智慧文學基本上包括「約伯記、箴言和傳道書」。有些人也將「雅歌」列為智慧文學。所有的智慧文學幾乎都是以詩歌體裁寫成。但並非所有詩歌體裁都屬於智慧文學。
了解當下所要研究的《聖經》經卷或經文是屬於何種文體,這樣才不會對該經卷或經文作出錯誤的解讀或釋經。此外,還可以了解作者在該經文中所要表達更深層的含意或是隱藏在其中的暗喻(metaphor),甚至最終所要傳達的信息。
因為本文不是在談論「釋經學」,所以筆者就不在此做更深入的探討了。
參、隱藏在經文中的謎底
《士師記》有關參孫的這段記事明顯是採用「敘事體裁」(Narrative)所寫成的。希伯來《聖經》作者在「敘事體裁」中經常會採用一種強調「平行思想」的文學技巧,或稱為 「交叉結構」(chiastic structure);也稱為「環形結構」(Ring structure)或「交叉模式」(chiasm mode)。
「交叉結構」在新、舊約《聖經》中經常出現,其基本形式是:「平行思想」。以A–B–C–D–C'–B'–A' 形式為例。即「第一點A」和「第七點A'」為平行思想﹔「第二點B」和「第六點B'」為平行思想;「第三點C」和「第五點C'」為平行思想。整個敘事的情境環繞著「核心D」,製造出頭尾層層交叉呼應的效果,形成一個「逆向平行順序結構」。所以也可稱為「環形結構」。
作者時常還會再加上重複地使用幾個相同「關鍵字」的方式來表達他所想要傳達的訊息或是他在經文中所隱藏的暗喻。這種結構十分平衡地將整個故事材料整齊地建構並交叉鋪陳排列。
「交叉結構」通常都會有一個進行模式,就是在敘事剛開始不久後便先呈現一個問題,然後作者會將整個故事向高峰推進,直到「核心最高點」後,故事的內容便會迅速下滑,最終以問題得到解決而結束。
筆者現在就以《士師記》十四章為例,採「交叉結構」排列的方式分析如下圖,來看《士師記》作者在「參孫謎語」中所隱藏的暗喻。
上圖的A–A';B–B';C–C';D–D' 是一個四層頭尾交叉呼應的四環結構。而E「參孫的謎語」就是整個敘事的「核心最高點」。也是本章的重點。
在A–A' 結構中作者告訴我們參孫原本是要下到非利士地娶妻,但是最終卻失去妻子而離開非利士地空手而返回到父家,這就是整個故事的經過。
在B–B' 結構中作者藉著重複使用「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要來告訴我們「獅子」就是在暗喻「非利士人」。
在C–C'結構中作者藉著重複使用「沒有告訴父母」要來告訴我們那甜美可口的「蜂蜜」就是在暗喻「參孫的妻子」。「參孫的妻子」就像甜美可口的「蜂蜜」。儘管如此,她仍是一個「非利士人」。
若將上述的暗喻代入E「核心最高點」我們會發現,在「參孫的謎語」中的「吃的」、「甜的」都是在暗喻「參孫那如蜜般可口甜美的妻子」。而「吃者」、「強者」則是在暗喻「非利士人」。
肆、耶和華的救贖
以色列人在士師時代一直重複循環著相同的歷史。就是:「百姓行惡背逆神」→「百姓被神交在外族人的手中受盡欺壓、折磨」→「百姓苦不堪言,於是呼求神的拯救」→「神興起士師拯救百姓」→「士師得勝,百姓得救」→「百姓更加行惡背逆神」→………。
非利士人一直以來都是神用來刑罰以色列人背逆耶和華的一個工具,參考下兩段經文:
1.(士十:6、7)「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和亞斯她錄,並亞蘭的神、西頓的神、摩押的神、亞捫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離棄耶和華,不事奉他。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非利士人和亞捫人的手中。」
2.(士十三:1)「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將他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
非利士人極盡所能地欺侮、壓迫、羞辱以色列人到這樣的一個地步,他們為了防止以色列人起來革命反叛,就把以色列境內所有的鐵器通通收走,讓以色列人就算要起義革命也沒有辦法拿到任何武器。
《撒母耳記上》十三章19~20節記載:「那時,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以色列人要磨鋤、犁、斧、鏟,就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這樣,在非利士人的管轄境內以色列人是不可能擁有武器,也就是說色列人永無翻身的機會。
《士師記》十四章6節記載:「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參孫,參孫手無器械,卻將獅子撕裂,如同撕裂山羊羔一樣。」(士十四:6)。在這段經文中《士師記》的作者鼓勵以色列人,即使像參孫手無寸鐵(武器)仍可以撕裂非利士人(獅子),藉此來勉勵以色列人要回頭並依靠、相信耶和華的拯救。
參孫是耶和華揀選要來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的士師。耶和華的使者向參孫的母親顯現並對她說:「向來你不懷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士十三:3、5)。參孫此生的使命就是從他開始要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參孫的父母對參孫愛上以色列人的敵人非利士人的女子並要娶來為妻這件事很為難的苦勸參孫希望他能回頭,但是參孫的父母不知道『這事是出於耶和華』,因為祂找機會攻擊非利士人。那時,非利士人轄制以色列人。(士十四:4)
在參孫謎語事件的背後所隱藏的最大奧秘就是:「耶和華對以色列人的救贖」。
耶和華希望以色列人遠離非利士人,不但不可與他們共處,更不可與他們結親,反而要與他們爭戰。從參孫的「經歷」和「謎語」:「吃的從吃者出來;甜的從強者出來。」來看,非利士人雖然凶猛強大如同一頭少壯獅子,但因著「耶和華的靈」終必被參孫(暗喻以色列)擊敗撕裂,成為一頭死獅。
而非利士人的女子雖然如蜜一般甜美可口,叫人看了就想吃,但畢竟她仍是一個與以色列人為敵的非利士人。她正如死獅裡的蜂蜜,她會使吃它的以色列人成為不潔。這謎語中充滿了耶和華對以色列人的責備與鼓勵。
那謎底:「有什麼比蜜還甜呢?有什麼比獅子還強呢?」(士十四:18)這句非利士人對參孫謎語的回覆和參孫的謎語又有何關連?
參孫剛到婚宴現場時對那三十位陪伴的非利士人出了一個「謎語」,他心裡原本想:「這下我吃定了這些非利士人,他們絕對無法找出謎語的意思。因為他們不可能知道我的經歷」。然而沒想到這些非利士人用暴力脅迫參孫的妻子,要她去找參孫探求謎語的意思。但是,真正讓參孫怒火中燒的原因不是他們從他的妻子知道謎底講對了謎語的答案而讓參孫輸掉 三十件裡衣,三十套衣裳。我們都可以看出參孫出這個謎語根本不是什麼正規的猜謎,是十分無厘頭的。我們也很難在謎底和謎語之間找出什麼邏輯性的關連!
但是,我們如果用作者在謎語中的暗喻來解讀謎底,就可以明白參孫暴怒殺人的原因。因為非利士人不但用暴力威脅、欺侮參孫的妻子,還嘲諷、羞辱了參孫一番。
「有什麼比蜜還甜呢?有什麼比獅子還強呢?」依照謎語中的暗喻可以這樣解讀:「有什麼會比非利士女子(蜂蜜)更甜美可口而難以抗拒?」「有什麼會比非利士人(獅子)更強大而難以對抗?」這也就是說,參孫起初是和非利士人在私下較勁,原先參孫自信滿滿以為勝利在望,後來卻反被非利士人將一軍,除了慘敗之外,還被他的對敵非利士人嘲諷一番,除了說他逃不過非利士女子的誘惑之外,在非利士人面前還是個無能的弱者,把他狠很地羞辱了一頓。於是參孫心中忿怒,就下到非利士地的亞實基倫,擊殺了三十個人。
耶和華的心意是:以色列人必須遠離轄制他們的非利士人並與他們爭戰,才不會再被他們引誘去事奉他們的神而得罪了神。但後來以色列人不但逃避與非利士人爭戰,還苟且與他們求和。甚至連領導以色列的士師參孫都被誘惑去與他們的女子通婚。於是耶和華藉著參孫與非利士人之間的私人恩怨,挑動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之間的緊張敵對關係來達成神所命定的爭戰,就是要藉機殲滅非利士人。參孫的謎語和謎底中所隱藏的最大奧秘,就是:「耶和華要對以色列人施行救贖」。
從頭至尾這一切都是出於耶和華刻意安排的,為要殲滅非利士人以及對以色列人施行救贖。
伍、一個「各人任意而行」的世代
「各人任意而行」這句話在《士師記》中一共出現了兩次(士十七:6;二十一:25)。但「各人任意而行」這句話若按希伯來文直譯應該是:「各人按他眼中看為對的去行。」。這句話不單只是士師時代的一個寫照,在拯救以色列人的士師參孫的身上也完全適用。
當參孫愛上非利士的女子來稟告他父母說:「我在亭拿看見一個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兒,願你們給我娶來為妻。」他父母說:「在你弟兄的女兒中,或在本國的民中,豈沒有一個女子,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參孫對他父親說:「願你給我娶那女子,因我喜悅他。」(士十四:1~3)
參孫這句:「因我喜悅她。」的希伯來文直譯是:「她在我的眼中是可喜悅的。」。用自己看得見的眼睛來作為一切行事的準則去取代眼睛看不見的神的教導,是一個即將走向敗亡世代的前兆。
《士師記》的作者在參孫的故事最後用參孫的眼睛被剜去的結局作為悲劇收場。作者要告訴我們,當我們在失去我們所依賴作為是非善惡判斷的眼睛時,我們才會懂得向那眼睛看不見的神呼求。
雖然以色列人在士師時期的末期已經不會也不懂向神呼求。但是神依然向這群背叛的百姓伸出拯救的膀臂。
事實上,我們今日所處的世代和參孫當時的士師時代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如出一轍。在《士師記》第五章1~9節有一段對當初敗落的士師社會的描述,是讓人非常認同也可以應用在對今日世代的描述。這是士師底波拉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用唱歌的方式所表達的一段話:
「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君王啊,要聽!王子啊,要側耳而聽!我要向耶和華歌唱;我要歌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你從西珥出來,由以東地行走。那時地震天漏,雲也落雨。山見耶和華的面就震動,西乃山見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面也是如此。
在亞拿之子珊迦的時候,又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以色列中的官長停職,直到我底波拉興起,等我興起作以色列的母。
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那時,以色列四萬人中豈能見盾牌槍矛呢?我心傾向以色列的首領,他們在民中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
筆者列舉其中四點描述,並比對當時士師時代的環境和今日的世界的現狀。
1. 大道無人行走,都是繞道而行(6節):
這是從當時的「社會治安」來看的,因為治安差,沒人敢走大道,怕被搶劫或傷害。只能走彎曲的小徑。
從今日世界或教會的現狀來看,很多人做事不再循規蹈矩以正大光明的方法付出努力,而總是想要找出一些非法又繞遠路的旁門左道,用盡了偷機取巧的方法。
2.官長停職(7節):
這是從當時的「政治現象」來看,國家的治理者瀆職,失去在他職位上該有的作為,教導無方,沒有以「公義」來治理國家。
從今日世界或教會的現狀來看,教會找不到有好的生命示範領導者。許多教會甚或教派的領導者不但不按「真理」說「公義」的話,還對有國家權力者趨炎附勢、避涼附炎。有時甚至還以「技巧性的違法」在行事!
3. 選擇新神(8節):
這是從當時的「宗教信仰」來看,百姓不斷在換神。他們厭惡耶和華的教導。
從今日世界或教會的現狀來看,信徒禁不起苦難的熬練,向耶穌祈求不靈驗就換關公,向關公祈求再不靈驗就換媽祖。事實上,這些人不是在找神,而是想要自己當神。當大家都要搶著要當神的時候就會有戰爭臨到。
4. 四萬人中豈能見盾牌槍矛呢(8節)?
這是從當時的「國防武力」來看。百姓在戰爭臨到時,完全沒有爭戰的能力 。因為「官長停職」百姓平時疏於操練。
從今日世界或教會的現狀來看,信徒被時代潮流擄去,在屬靈爭戰的事上完全沒有抵擋罪惡誘惑的能力。
《士師記》作者所勾畫出當時的社會現象,不正是幾千年後今天的世代和教會的現象嗎?
陸、結語
參孫的一生都和非利士人在爭戰。但是今天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
參孫的謎語教導我們,如獅子般強大凶猛的幽暗勢力總是用如蜂蜜般的甜美(或是「錢財」,或是「權位」,或是「美色」)來誘惑我們。
「有什麼比蜜還甜?」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很難抗拒的大誘惑。
「有什麼比獅子還強?」也告訴我們,從創世以來有一股超過我們想像的強大幽暗勢力正要侵蝕、搶奪我們的生命。
我們唯有被「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才能在這場無情的戰役中得勝。同時,我們也堅定地相信,神必定會在我們這帶著軟弱的肉體身上施行救贖!
陳以熙 2021/06/29 於台中家中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