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疑難研究 - 第二十六章
Primary tabs
創世記疑難研究 - 第二十六章
【經文】(《創世記》第二十六章)
壹、前言
從《創世記》第二十六章開始已經全面採以「以撒」為主要表述的 重心的記述。然而還是會再重複闡述耶和華曾經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和起誓的福氣(創二十六:3~4)。
很多基督徒都會認為「以撒」是含著金湯匙出世的天之驕子。在他出生之前亞伯拉罕早已為他打好事業的江山。他的出生純粹是來世間享福。
當然這個說法大抵也可算是沒錯!可是我們當知道,要成為一個耶和華應許的繼承者,不可能永遠不接受耶和華對他的磨練與考驗。前一章「以撒」妻子的不孕和本章「以撒」為了生存的水井與非利士人的搶奪,都是在鍛煉他對耶和華的信心。
對於某些生在富裕優渥環境又一生都享受榮華富貴的人來說。旁人看在眼裡,自然會心生羨慕甚至嫉妒。但是哪知道他們在背地人看不見之處,仍然需要承受千錘百煉,這是無法倖免的!
「以撒」一生事蹟在《創世記》中所佔的篇章不多。大抵在22章及26章~28章6節。35章28、29節就記載他一共活了180歲,日子滿足,氣絕而死!
在《創世記》第二十六章共35節中,對「以撒」所記載的的軼事中,幾乎占一半以上(15節到33節)的記錄都是與「水井」有相關的故事。
所以「以撒」畢生的事蹟在很多基督徒的印象裡,除了因「雅各」欺騙了他的祝福而引起家庭的糾紛與分裂以外。給人感覺他似乎就是過著「挖井」的人生。
本文除了討論「以撒」的生活軼事外,更會探究「以撒」的「挖井人生」以及「水」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屬靈上的教訓!
貳、問題研討
問題一、為什麼迦南地時常鬧饑荒?
【研究】
早在「以撒」遇到饑荒的前一個世紀「亞伯拉罕」的時代,迦南地就曾經發生過很嚴重的饑荒了(創十二:10)。有關「迦南地饑荒」的發生原因,筆者從兩個因素來探討:
-
從「地理」因素來看
沒有「大河」流經的「迦南地」加上降雨量不穩定及土地乾涸,會時常帶來乾旱和由於長期缺水所造成的農作物短收導致「饑荒」,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在「迦南地」是否能降雨就成為神的一個恩澤與祝福人的管道,同時也是對人類犯罪的懲罰(申十一:17;王上八:35;十八:1~2)。除「亞伯拉罕」與「以撒」,連「雅各」都曾遭遇饑荒(創四十二:5)。
所以人類的文明大都藉著「大河」兩岸的河谷或沖積地,再以此為基礎定居並農耕畜牧而孕育發展出文明。
人類的歷史曾經孕育了四個「大河」的文明包括:西亞的「兩河流域」文明;埃及的「尼羅河」文明;印度的「印度河」、「恆河」文明;中國的「黃河」、「長江」文明。
2、從「宗教」因素來看
這是我們常遇到的一個疑問。如果迦南地真是耶和華的應許之地,是流奶與蜜之地,那為何會屢遭饑荒(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祖孫三代人皆然)?
想當年亞伯拉罕的故鄉「迦勒底的吾珥」就是位於富庶的「兩河流域」其間。耶和華竟然呼召他帶著全家族離開「吾珥」前往「迦南地」(創十一:31)。耶和華居然要亞伯拉罕離開一個土地富饒的居住環境,前往一個氣候不穩定而且經常會乾旱鬧饑荒的棲身環境。
如果4000年前有google。「亞伯拉罕」在離開「吾珥」之前先google一下查閱「迦南地」的水土氣候、民情風俗。順便在google上查閱一下「適合移居之國家的比較網」。很可能會得到一個顯示結果:「迦南地」不是一個適合移居的地方!」
但是耶和華卻要亞伯拉罕帶著全家族和所積蓄的財物以破釜沉舟的決心離開「吾珥」前往「迦南地」(創十二:1~5)。當時亞伯拉罕並非是自願以冒險開拓洪荒的心態出去。而是耶和華一再的於「吾珥」(創十一:31)及「哈蘭」(創十二:4~5)呼召亞伯拉罕!這是我們很難想通,也很難接受的耶和華作為!
「埃及」因為有「尼羅河」的定期氾濫,反而是一個土地富饒、物產豐富的強盛國家。 這是一個跟從主的人時常會遇到的試驗與挑戰。
我們原本以為只要聽從耶和華的話,將自己完全奉獻給神,就會從此天色常藍、花香常漫,在人生的旅途上會一路滴滿脂油。沒想到當我們立志委身於神,決定跟從神的時候,要我們學習的嚴苛、艱苦之功課便一道隨著一道地接踵而至。
說一句心裡面的實在話。信耶穌本來就是一個「苦難的邀請」。若沒有預先準備要接受磨難的心志,往往很難長久維持這信仰。可能一場意外事故,或一個重大疾病,或一個被扭曲不真實的誤解、冤枉,便叫一個人心灰意冷地失望離開信仰,甚至完全否定過去曾經熱誠奉獻的信仰。
基督在世帶著肉身時也不例外。《希伯來書》第五章8節記:「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筆者以前也百思不解,學習神的功課難道非得要在疾苦、磨難的逆境中不可嗎?後來在歷經過許多人生的劫難、煎熬、操練後再回頭一看才深深的體悟。是的!苦難的環境以及不幸的遭遇是一個人要達到真正成長、成熟的必經路途。如同一棵堅韌挺拔直立的大樹也是要歷經過無數的狂風暴雨摧殘。這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則。同樣隸屬於大自然一員的人類也要接受一樣的法則。在一個舒適、安逸的溫室環境中,是無法培育出意志堅強、堅忍不拔的性格。
看起來神好像很殘忍,但是主耶穌早已事先向我們允諾:「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
因此,當我們遭逢不幸與接受操練的時候,應該思考的焦點不是「苦難有多大?」或「還會持續多久?」而是我們是否還「留在主裡面?」
問題二、耶和華為什麼不要以撒下埃及去?
【研究】
亞伯拉罕曾經因為「饑荒」的原因而下「埃及」(創十二:10)。也曾經不是因為「饑荒」的原因到「基拉耳」去寄居(創二十:1)。
許多人搞混以為亞伯拉罕遇到「饑荒」,先至「基拉耳」再下「埃及」,然後在兩處都「說謊」發生相同的失敗。從下圖(1)來看,如果亞伯拉罕先從「希伯崙」(創十三:18),南下至「基拉耳」(創二十:1)之後再繼續往南到「埃及」。用這條路線的方位來解釋,似乎很有道理。
但其實這是一個混淆的錯誤。亞伯拉罕下埃及是因為「饑荒」的原因,這沒錯!但是亞伯拉罕到「基拉耳」卻和「饑荒」一點關係都沒有(是和牲畜的「水源」和「牧草」有關)。詳細原因可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70.創世記疑難研究第二十章_問題一」。
參考下圖(1),「以撒」當時住在「庇耳拉海萊」(創二十五:11)。他如果想要去「埃及」,直接朝南走,不會很久便可抵達「埃及」。但「以撒」竟然朝北走去「基拉耳」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創二十六:1)
「以撒」的心中到底是作何盤算的?雖然經文沒有直接詳載,但我們可以透過前後的經文來推敲。
還記得當初「亞比米勒」同他軍長「非各」對「亞伯拉罕」說:「凡你所行的事都有神的保佑。我願你如今在這裡「指著神對我起誓」,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並我的子孫。我怎樣厚待了你,你也要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地的民。」亞伯拉罕說:「我情願起誓」(創二十一:22~24)。
「亞伯拉罕」與非利士王「亞比米勒」起誓立約的時候「以撒」已經出生(創二十一:2~3)。因此這個起誓立約「以撒」也應該會曉得。
在「饑荒」發生之前「以掃」和「雅各」已經會爭奪「長子的名分」(創二十五:29~34)。這也表示他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了!身為一個家族的大家長,在「饑荒」發生的時候,迅速為家族的成員先尋找食物,是一個族長迫在眉梢的責任。會想起父親曾經與「亞比米勒」起誓立約之事,這是很正常的事。對遊牧民族而言,守望相助原本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於是「以撒」應急就先北上去了「基拉耳」,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去。
至於到「基拉耳」後「以撒」接下來又打算下一步該怎麼辦?深悉人心的神知曉一切。也不知道「以撒」到「基拉耳」後過了多久?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創二十六:2)。我們會合理猜想,土地富庶、糧食充足的「埃及」應該是「以撒」心中所計畫要躲避「饑荒」的下一站。但是耶和華不要「以撒」去「埃及」,卻要「以撒」住在耶和華所指示的地。至於「耶和華所指示你的地」是哪裡?從後面的經文我們得知是:「基拉耳」(創二十六:6)。
可能有人會這麼想,或許「基拉耳」的繁榮富裕程度的確遠不如「埃及」。但是「埃及」是一個「拜偶像」的國家,所以耶和華不希望「以撒」去。如果是這個因素那就奇怪了!「埃及」是個拜偶像的國家,難道「非利士地」的「基拉耳」不也是一個拜偶像的地方?
《舊約聖經》告訴我們,非利士人敬拜三種偶像:1. 大袞(士十六:23)2. 亞斯她錄(撒上三十一:10)3. 巴力西卜(王下一:2)
耶和華向「以撒」顯現,祂對「以撒」的說話的內容可以歸納出兩個重點:
一、在你寄居之地,「土地」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也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耶和華必堅定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創二十六:3;4)
二、這一切「福氣」的臨到都因你父親亞伯拉罕遵守耶因和華的吩咐和命令、律例、法度。(創二十六:5)
之前在世界「地震頻傳」和台海即將有「兵凶戰危」的時候,有一些自詡為專家的人士,列出許多可以躲避災難的安全的住處。
《聖經》藉著耶和華對「以撒」所說的話告訴我們,什麼地方是避災難最可靠的住處?哪裡最不會發生地震、戰爭、飢荒?從耶和華對「以撒」的說話,我們可以歸納在世界上躲避災難的兩個總原則就是:「1、要堅定相信神曾經對我們祖先應許賜福氣的一切話語(創二十六:3、4) 2、相信遵守耶和華一切吩咐的話必得應許的福氣」(創二十六:5)。
耶和華要告訴「以撒」,「埃及」並非是一個永遠堅固安全的「避難所」。所以不用再大費週章的做遷移計畫去「埃及」,留在原處就好。
是的!神為人的安排總是輕省的。只是人類常庸人自擾,總是自己尋出許多讓自己煩腦、疲累的事。
耶和華要「以撒」不要下「埃及」要留在「基拉耳」。還有別的功課要操練他。就是「挖水井」的功課。
「以撒」聽懂耶和華的話之深層意義,就在「基拉耳」住下來(創二十六:6)。不久奇蹟便發生了!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創二十六:12)。
這真是不可思議,在饑荒其間一年竟然能有百倍的收成(創二十六:12)。這一切只能說是耶和華用神蹟賜福給以撒,是無法再用其他的科學理論來證明。「以撒」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戶(創二十六:13)。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僕人,甚至引發非利士人嫉妒他。(創二十六:14)
圖 (1)
問題三、為什麼亞伯拉罕和以撒都要騙人他的妻子是妹子?
【研究】
有《聖經》學者指稱「亞伯拉罕」在遭逢「饑荒」時到「埃及」。為了自身的性命安全,要他的妻子告訴人說她是他的妹子(創十二:10~13)。無獨有偶,相同的事在「非利士地的基拉耳」又發生一次(創二十:2、3、5)。由於他屢次用欺騙的手段,以致他的孩子「以撒」仿效他,也欺騙人說他的妻子是他的妹子(創二十六:7)。所以結論:作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身教。因為身教勝於言教。
雖然「身教重於言教」這個教訓沒錯,也很重要!但是筆者覺得要以這句話應用在這個事件上,這種論述有似乎有很大的矛盾!因為亞伯拉罕在「埃及」和「基拉耳」謊稱「他的妻子是他的妹子」。那時,「以撒」根本都還沒出生,哪兒來的「身教」呢?亞伯拉罕175歲過世的時候以撒也已經75歲。也不知道又過了多少年後,以撒到「基拉耳」去避「饑荒。因此說,因為「以撒」受父親「亞伯拉罕」的「身教」影響而模仿他父親也向人謊稱「他的妻子是他的妹子」。這種說法有邏輯順序上的矛盾。
如果說不是「身教」的原因,那為什麼會如此巧合,父親、兒子兩代都為了相同的原因,用相同的理由,說相同的謊話呢?
《聖經》沒有明說理由。我們只能用合乎邏輯的思維來臆測。在「亞伯拉罕」的時代「迦南地」是一個蠻荒之地。盜匪四處遊走,見財劫財,遇色擄色,這種事是時有所聞。或許當時在人單勢弱的環境下為防止妻子被擄走,當地原住民口耳相傳的方法就是:「謊稱妻子是妹子」!亞伯拉罕剛到「迦南地」(創十二:5、6)遇「饑荒」下埃及,沒人教他,他就會這樣說。否則亞伯拉罕當出為什麼不「謊稱妻子是女樸」呢?當然這一切都是可能性的臆測,並沒有經文證實。
姑且不論當時「亞伯拉罕」和「以撒」的作法是誰教導的?我們來看看這對父子的遭遇最後是如何收場?
「亞伯拉罕」是耶和華親自出手,降大災與法老和他的全家拯救「撒萊」的清白(創十二:17~19)。
至於以撒,耶和華沒有親自出面拯救利百加。而是靠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自己發現的。《創世記》第二十六章8、9節記:「有一天,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從窗戶裡往外觀看,見「以撒」和他的妻子「利百加」『戲玩』。就召了「以撒」來,對他說:她實在是你的「妻子」,你怎麼說她是你的「妹子」?」這段經文的後半段「見以撒和他的妻子利百加『戲玩』」有翻譯上的出入。我們讀這段經文時,難道不覺得非利士的王「亞比米勒」怎麼會那麼厲害,單單從兩人的『戲玩』,就能看出「利百加」是以撒的「妻子」不是他的「妹子」?
以下筆者提供這段經文幾種不同的中文、英文的《聖經》翻譯版本供各位讀者參考:
1、《聖經現代中文譯本》:非利士王亞比米勒從他的窗戶往外看,看見以撒和麗百加正在『親熱』。
2、《聖經環球新譯本》: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從窗戶裡向外觀望,看見以撒正在『愛撫』他的妻子利百加。
3、《英文NIV版》:Abimelek king of the Philistines looked down from a window and saw Isaac 『caressing』(愛撫) his wife Rebekah.
4、《英文RSV版》:Abim′elech king of the Philistines looked out of a window and saw Isaac『 fondling』(撫摸) Rebekah his wife.
如果「亞比米勒」從窗戶裡向外觀望就可以看到「以撒」和「利百加」正在『親熱』。那表示「以撒」和「利百加」兩人不是在房間裡面關起門來『親熱』,而是在在戶外就『撫摸』、『愛撫』。
這個描述令我們非常震驚!早在4000年前,「以撒」和「利百加」的愛情就這麼「開放」(open)! 也正是因為「以撒」和「利百加」「公開的愛情」救了自己!
「亞比米勒」對以撒說:「你向我們做的是什麼事呢?民中險些有人和你的妻同寢,把我們陷在罪裡。」(創二十六:10)。
這個事件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警惕。許多有婚外情的夫妻,總是先有「夫妻不合」、「長期分居」、「相處冷淡」等,才會讓外人有可趁之機,最後導致家庭破裂。
「以撒」和「利百加」的「公開親蜜相處」,連非利士的王「亞比米勒」都要敬重他們三分,甚至 曉諭眾民說:「凡沾著這個人,或是他妻子的,定要把他治死。」(創二十六:11)
問題四、為什麼以撒所挖的水井都要給它取名字?
【研究】
水井是遊牧民族的命脈,因為他們在曠野逐水草而居的繞行。加上每一口水井的位置、大小、深淺、蓄水量皆不同。所以取名是為了方便彼此溝通或標示位置的方法。也可以說,他們將每一口賜他們活水的水井都當成一個有生命的人。
《創世記》第二十六章18節記:「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後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從這節經文我們可以了解,給水井取名字並不是「以撒」發明的。在他父親「亞伯拉罕」的時代就這麼做了!
問題五、非利士人的行徑有多麼野蠻、無恥、惡劣?
【研究】
對在曠野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來說,因為所到之處不見得都有水源,所以他們若要在曠野求生存,挖水井就變成是他們必須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猶大烏西雅王在強盛時期也在曠野與高原和平原,建築望樓,挖了許多井,因他的牲畜甚多(代下二十六:10)。
非利士人見「以撒」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僕人,就嫉妒他。竟然將他父親亞伯拉罕的僕人所挖的井,全都塞住,填滿了土。並且「亞比米勒」將「以撒」驅離「基拉耳」(創二十六:14~16)。
在「以撒」時代,將別人家的水井塞住又填滿了土。意思就是希望他們整個家族會因為缺水而全部死亡!這是一個非常狠毒惡劣的手段。
今天這段《聖經》故事或許我們是在冷氣房裡輕鬆地讀過。但是在當時的時空,非利士人粗魯、野蠻地一面叫囂一面將水井填土塞住的時候。現場可是充滿了肅殺的氣氛。
非利士人有多麼下流、卑鄙、野蠻!只是因為嫉妒別人的富有(創二十六:13、14),竟然就要狠毒地滅絕別人的家族。
「以撒」完全洞悉「亞比米勒」的狠毒殘暴手段背後的目的。唯恐「亞比米勒」接下來還會再使出什麼更陰險毒辣的手法!為了整個家族的人身安全安全,就整個家族急忙地搬離「基拉耳」。
參考上圖(1),「以撒」迫於無奈就離開「基拉耳」那裡往南先去住在「基拉耳谷」(創二十六:17)。結果神祝福「以撒」,「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又得了一口活水井(創二十六:19)。
水井可分成「淺水井」和「深水井」。在水量充足的地方,只要挖到10~30米就會有水冒出,這是屬於「淺水井」。可是在水量不足的地方就可能要挖上百米或幾百米,一直挖到貫穿岩石層,才會有水冒出來,這是屬於「深水井」。
因為在「亞伯拉罕、以撒」時代沒有鑿井的機械器具,完全都是靠僕人辛苦地徒手挖掘,所以當時的水井應該都是屬於「淺水井」。
了解「挖井」是這麼辛勤勞動的一件事,就更可以體會把別人辛辛苦苦挖的水井填滿土塞住,是多麼卑鄙下流的無恥行徑。若是想要藉此來斷絕別人賴以維生的水源,那就更是惡毒!
沒想到這些下流無恥的非利士人牧人竟然又在 「基拉耳谷」撒謊硬凹說,「以撒」僕人所挖掘的水井是他們的。便和「以撒」的牧人相爭。於是「以撒」就給那井起名叫「埃色」(相爭的意思)(創二十六:19、20)。
「以撒」的僕人又挖了一口井,非利士人又為這井爭競,因此「以撒」給這井起名叫「西提拿」(「為敵」的意思)(創二十六:21)。
從「以撒」給水井取的名字,從「相爭」到「為敵」,可看出非利士人步步進逼,雙方的關係也漸趨緊張。
「以撒」離開那裡(指「基拉耳谷」),又挖了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競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寬闊」的意思)。他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創二十六:22)。於是以撒從那裡上「。
「以撒」對非利士人的搶奪水井,起初他一直退讓,從「埃色」到「西提拿」雖然還會互相競爭。但是令人覺得非常奇怪,不知什麼原因?怎麼到第三口井的時候,「以撒」竟然不再為這井爭競,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然後上「別是巴」去(創二十六:23)參考上圖(1)。
筆者認為22、23、24、25節的內文順序應該如下重新調整,才合乎整體的邏輯順序:
1、(22a節):「以撒離開那裡」
2、(23節):「以撒從那裡上別是巴去」
3、(24節):「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說:我是你父親亞伯拉罕的神,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要賜福給你,並要為我僕人亞伯拉罕的緣故,使你的後裔繁多。」
4、(22b、c節):「以撒又挖了另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競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寬闊的意思』。他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
5、(25節):「以撒就在那裡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並且支搭帳棚;他的僕人便在那裡挖了一口井。」
筆者就以上的順序作簡單的說明:「「以撒」離開那裡『指基拉耳谷』上「別是巴」,可能非利士人尾隨他們,讓他害怕。因此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告訴他,祂是他父親亞伯拉罕的神並安慰他不要懼怕,因為耶和華與他同在。重申對他父親的承諾,要賜福給他,使他的後裔繁多。
當「以撒」吃了耶和華賜的「定心丸」之後,又挖另一口井,這次他就不為這井競爭,給那井取名『利河伯』。很肯定又有把握的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
因此,以撒就在那裡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並且支搭帳棚;他的僕人便在那裡挖了一口井(創二十六:25)。
這是以撒第一次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以撒呼求耶和華來護衛他的家族。當然在帳棚旁邊也少不了要挖一口井。
這時候「亞比米勒」同他的朋友亞「戶撒」和他的軍長「非各」,從「「基拉耳」」到「別是巴」來見以撒。
「基拉耳」」與「別是巴」相距約40公里。為什麼「亞比米勒」協同他的軍事首長「非各」要不辭辛勞地來見「以撒」呢?難道他想向「以撒」發動戰爭嗎?
「以撒」很不悅的對他們說:「你們既然恨我,打發我走了,為什麼到我這裡來呢?」(創二十六:27)。
接下來我們來看這些非利士人說了哪些噁心的謊言:「我們明明的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的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創二十六:28、29)
不知道耶和華是如何讓「亞比米勒」與他的軍事首長「非各」發現「以撒」有耶和華成為他的靠山(是做異夢嗎?)。這時「「亞比米勒」」害怕「以撒」反過來加害他們,這真是標準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們發現日光之下有一宗永遠不變的真理,就是當惡毒之人陷害別人之後,總是害怕別人會用相同的方法來加害於他。於是「「亞比米勒」與他的軍事首長「非各」緊張起來,趕快來找「以撒」要和「以撒」彼此起誓、立約。
這是世界上典型的無恥小人行徑,古今皆然。當他勢力比你強大時,就要來欺壓死你。但是當他發現你比他更強盛時,又會厚顏薄恥地假裝很有禮貌來找你,說一些讓人噁心想吐的虛假話語向你求饒、求和解。
相信當「以撒」聽到:「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的厚待你」這一句話時,他的心中一定非常氣憤。心想:我們舉家都從「基拉耳」」被你們趕到「基拉耳谷」(創二十六:16);又一路追逼到「別是巴」了。你竟然還有臉說:「我們未曾害你,一味的厚待你」。
當然,來者是客,「以撒」暫時先不計前嫌,很有風度地為他們設擺筵席,他們便吃了喝了。他們隔天清早起來彼此起誓。以撒就打發他們平平安安地離開走了(創二十六:30、31)。
因著耶和華的看顧和賜福。那天,以撒的僕人來,將挖井的事告訴他說:「我們得了水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做「別是巴」。「示巴」這字的的希伯來文是「[¥b<v」(唸Sheba`)是「希伯來數字七(seven)」的意思。所以「別是巴」可以翻譯為:「七倍誓約的井」;也可以翻譯為:「七口水井」。但無論如何「別是巴」這口井一定是一口能提供充足、豐富水量的水井。
問題六、以撒挖水井的故事要給我們帶來什麼教訓?
【研究】
《創世記》第二十六章在許多《聖經》學者解經時都會用「以撒」對所挖水井的命名名稱來分析以撒屬靈生命的進程。或許也可以用這個角度來看「以撒」挖水井時的靈命變化過程。
但是筆者認為《創世記》第二十六章是《創世記》的作者要利用《聖經》人物上演一齣生動、逼真的「惡人傳記」給我們看。目的是要告訴我們,當我們遭遇惡人凶猛欺壓時,當如何自處?
為什麼作者會選用「以撒」作為主題人物呢?因為從《創世記》第二十二章「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後,以撒就被人以「順服」的形象認定。一直到「以撒娶妻」的故事裡(二十四章)他更是以這個形象來表現。
欺壓、霸凌他人的惡人自古以來從未間斷。或用「軍事強權」來壓迫他人,或用「法律條文」來脅迫他人,或用「掌控經濟」來逼迫他人,或用「教宗條規」來壓制他人。等等層出不窮!
耶穌教導我們:「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太五:39a)但是接下來的這句話話:「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五:39b)很多基督徒無法接受。
耶穌的這一番話常常被許多未信主的人拿來 譏諷、揶揄,挖苦、 訕笑基督徒。並說基督教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宗教。
試問,耶穌講這些話的意思真的是希望跟隨祂的門徒們要照著文字面表面上說的來作這些事?回顧基督教過去的歷史,究竟又有多少虔誠愛主有信心的基督徒,真的遵照主耶穌所說的文字字面教導去行事?
如果愛仇敵要愛到這種程度才夠資格當基督徒。相信會有很多人寧可選擇不要信耶穌!
耶穌故意舉出一個超乎常人的理性、邏輯的例子說明,是用一般人的理性、邏輯永遠無法得到圓融的解釋。目的是要告訴人,這種事除了「用信心來接受」,是無法用任何世上的言語或文字得到合乎邏輯與理性的圓通解釋。
論到那些犯罪之人,《希伯來書》的作者曾說:「因為我們知道誰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十:30、31)。使徒保羅在論愛仇敵的時候也曾引用過這具話(羅十二:19)。
耶穌從來沒有說過,這世界沒有大壞蛋,沒有喪心病狂、令人咬牙切齒之惡人,沒有仇敵。只是《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要對付這些惡貫滿盈之惡人的方法是:不要「自己出手報復」,要將一切交託給掌管生命主權的神。
筆者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想靠自己的方法或力量去尋求報復惡人,有三個可能:
1.認為這世界上沒有神,或者神沒在察看。所以自己要起來當公義的審判者替天行道、匡扶正義。
2.等不及神的報應臨到,急著要趕緊親眼看見惡人受報應。
3.不知道也不相信落在永生神的手裡,是比落在自己的手裡報復還要來得更可怕千百萬倍!
參、結語
在一個饑荒之地耕種,能有「百倍的收成」且「挖井得井」。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大神蹟。
筆者小時候在兒童宗教教育課堂上,聽老師講《聖經》以撒的故事時說,「以撒的僕人屢屢挖井,便得了一口活井」。那時錯誤的以為挖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地上隨便挖一挖,便會有水冒出來。直到長大之後才深深體會到古代靠人工挖井的艱辛。
今天在任何一個文明國家中,人民若口渴想要喝水,再也不需要挖井。乾淨的水當今不費吹灰之力就垂手可得。
但是在公元前800年有一位先知名叫「阿摩司」他預言說:「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八:11)。
按照今天的世界局勢來看,這日子似乎已經來到了!
今天這世界許多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基督徒、非基督徒,心靈極度空虛。天天「飢餓」,日日「乾渴」。他們想盡了辦法享受、宴樂,找遍了各種電子設備(如手機、手遊)都沒辦法解決或填滿他們內心最深處的「飢餓」與「乾渴」。
「住棚節」、「逾越節」和「五旬節」是猶太人三個重要的節期,在節期時百姓必須上耶路撒冷向神獻祭。
《約翰福音》第七章37~39節記:「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經文中的「節期」指是什麼節期?是指「住棚節」。耶穌為什麼會選在「住棚節」站著高聲說?
「住棚節」是追念古代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在曠野中漂流四十年期間所住的棚屋。並紀念念耶和華在這期間對所有猶太百姓的供養包括水和食物。
約翰福音》第七章37~39節是耶穌引用舊約《以賽亞書》第五十五章1節所記:「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
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在曠野生活的時時,對他們來說,水無異於他們的生命,沒有什麼比水更為寶貴的。
耶穌給我們這些如今還在曠野迷失、彷徨的人,提供了生命之水。喝了耶穌生命之水後,人們心中的那個幽深無底的大空洞才有可能被消彌、填滿。
2024/5/30 於家中完稿
2024/05/30 於台中家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