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YM Yang / 楊昱民

另一種可能

另一種可能
2024.10.06(日)活泉甘霖講座 

序語:
人類生而有探索的本性。
從呱呱落地到遲暮之年,不停探索,不斷嘗試,持續更換任何時候以為「更」美善的道路,直到氣息將盡,還思量著:倘若這一生選擇的是「另一種可能」,會是如何?

a. 這「一」是「無窮」
「另一種可能」並不是僅有另「一」的可能,而是由綿綿延延的「另一」,所接連而起的千變萬化,五彩繽飛。
 
雖然人在時空下的瞬間,只能無奈的從擺在眼前的無限可能中選其一。然而可喜的是,在選定之後的下一瞬間,都會再有另一波無限可能湧現,做為「另一種可能」的選擇,包括放棄前一瞬間才做的選定。

如此各人在成長中不斷的選擇不同的可能,因而在人格、知識、思想、信仰、喜好的養成上,也就逐漸顯出彼此不停更換的相似、互補、不同、對立的道路和立場。

b. 條條、條條道路通羅馬
明天的我可能成為今天的你,而明天的你也可能成為今天的我。這裡的相似、互補、不同、對立,並不牽扯屬於意識形態的是非、善惡、成敗之界定。它們是活潑有力的變化,也是各領域走向更高處,不可缺的要素。

屬於窮人的十分之一

屬於窮人的十分之一

十一奉獻令人不禁莞爾的輪轉:
猶太教比基督教還新約。基督教比猶太教更舊約。

a. 猶太教:謹守舊約。但不再實行十分之一奉獻
主後70年聖殿被毀,獻祭終止,祭司和利未人失散。猶太教信仰雖然持續,但不再有必須奉獻十分之一以養活利未支派及維護聖殿的定例。除了少數的基本教義派之外,各猶太教派都不再不提及也不鼓吹十一奉獻。各樣捐獻全出於自願。

b. 基督教:以新約為本,卻緊抓舊約經文要信徒奉獻十分之一.
結果各處基督教常成為其所在地財力雄厚的團體之一。導致大至天主教的梵諦岡,小至只有幾百人的基督新教派,許多神職人員的生活飄搖在信徒之上,甚至擁有私人飛機,「神家」財務管理失真的醜聞,層出不窮,形成教會大破口。

A. 奉獻十分之一原是保障利未支派生活的永遠定例
民數記18:23-24:惟獨利未人要辦會幕的事,擔當罪孽;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他們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產業;因為以色列人中出產的十分之一,就是獻給耶和華為舉祭的,我已賜給利未人為業。所以我對他們說:『在以色列人中不可有產業』。然後,利未支派再從所得中,拿出十分之一獻給神(民18:26)。

美麗如月亮 (文字檔)

美麗如月亮 belle comme la lune

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做食物(創2:9)。

神造萬物之後,賜給人類第一個也可以說是人生命中最高等的歡愉:視覺。可不是麼?救恩最大的賞賜不就是:人將「見」神的真體(約壹3:2 for we shall see him as he is)!

可惜後來宗教過度強調惡經由視覺挑起的私慾,少提人因眼見美善而獲得的心靈喜樂及對神的讚嘆,久而久之「視覺」幾乎成了「萬惡之源」的代名詞。與摩西一生最大的盼望:1. 得見神的榮耀(出33:18 let me see your glory)2. 得見應許美地(申3:25 let me cross over that I may see the good land),形成強烈對比。

神家最盡忠的僕人這兩樣視覺的渴望,神都在尼波山上滿足了他:與他在山頂面對面相遇,肩並肩隨神手指的方向,遠眺迦南。申命記最後並以「眼目沒有昏花(his eye was not dim),精神沒有衰敗」來描述摩西是怎樣「不朽」的離開人間回到神的懷抱裡(申34章)。

如鹿切慕溪水 (文字檔)

如鹿切慕溪水

Comme une biche soupire après des courants d’eau (詩42.1)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切慕渴想,不是泛泛之情,不是表面裝模作樣。是來自內心最深處不加掩飾ostensiblement的表達。如同嬰孩渴望獲得父母的照顧一樣。

鹿之所以切慕溪水,因為牠知道溪水與牠的生命息息相關。因而無論內在的心情和外在的環境多麼地千變萬化,不變的是牠無論去到哪裡,都會留下能走到水邊的力氣。否則,不就等同於人若賺得全世界,卻發現再也走不到有水之處,那時握在雙手上的功名成就該當顯得多麼沈重,多麼諷刺呀!

人生中有機會能比常人飛得更高,走得更遠,本是極大的恩典。所當留意的僅僅是不要因為飛高走遠而找不回那看似最無價,卻是生命最需要的水!畢竟全身掛滿的功名成就,只能說明一生奮鬥的汗流滿面,卻無法顯出容貌經由清澈溪水洗滌過後的光彩。

神說:我必命飢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 :11)。相信每個人都能想像得出:人難以承受的孤寂,並不因布衣粗食的獨處自家內室,而是來自身處佳餚滿席的千人宴會中,無人理睬。

三位一體神 與 獨一(自有永有)真神 以及 獨生的神(唯一為父所生的神)

三位一體神 與 獨一(自有永有)真神 以及
獨生的神(唯一為父所生的神)ho monogenēs theos:the only begotten God.
 
 三位一體的主軸:父是神,子是神,聖靈是神,然而「子『不是』父」。子與父是「有區別」distinct的。
 猶太教的獨一神觀:「在我面前,你們不可有別的神」「我是你們唯一俯伏敬拜的對象」。獨一神 = 只我是(你們的)神。
 少數基督教派的「子就是父」之獨一神觀,與傳統的(猶太教)獨一神觀不同。
 十二使徒與保羅的神觀循猶太教的傳統,未曾把神子耶穌當做父神來敬拜。
 
*唯一為父所生的神:耶穌

微如塵 美如神

微如塵 美如神
 
第六天
神用塵土(註 1)造出地上活物 living creature  
那時死亡還未侵入世界(2 )萬物萬生皆永活 
 
之後 同樣用塵土 神造人
造成之時,男女與諸獸一樣也是活物(3)
人並不強於獸(4)
 
人異於獸的是,父神對首生的神子說:我們要按我們(5)的形像造人。於是神把自己生命的氣息the breath of life吹進人身,使’âdâm內有神的公義與真實之形像(6),外能活出神的愛與光之樣式。強過所有被造之物。也因這氣息,微如塵的人有了可以美如神的可能。
 
從來沒有人見過神之美,唯有神的獨生子將祂顯明出來。子本有神的形像 但祂看淡這一與神同等的尊貴,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卑微自己,死在十字架上。救贖世人:
 
顯出 神之最美
有神之尊卻卑微如僕為人死
 
輝映 人之最醜
微如塵土卻要他人尊其如神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