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智慧書三部曲
Onglets principaux
希伯來智慧書三部曲
人生一世,何為幸福?何為善惡?利益正義,孰輕孰重?神在人類的生命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你,找到答案(智慧)了嗎?
希伯來聖經可分成三部分:妥拉(Torah,意為指示)、內命(Nevi’im,意為先知/說話者)與科特命(Ketuvim,意為著作)。宗教人常稱此三部分依次為律法書、先知書與聖卷。其中科特命進入聖經正典的時間最晚,約在哈斯摩尼王朝與西元二世紀之間 (或更晚)。科特命收錄了古希伯來的文集,藉由詩歌、寓言、故事、歷史、天啟文學揭開人生的深刻哲思與智慧。無論科特命是出於上主的神聖啟示,或是單純希伯來文化的藝術結晶,也無論讀者是否信仰猶太人的獨一真神,科特命,尤其是其智慧書的觀點,都值得全人類反覆思考與反省。
箴言、傳道書和約伯記是科特命中三卷談論智慧的書。這三卷書非常獨特,彼此之間有相似的主題,卻也有著十分不同的人生看法。要想了解這三本智慧書,人需要回到古希伯來人的人生觀:人生只有一次,沒有天堂、沒有地獄*。那麼人該如何面對這只有一次的生命?千年過去,千年又來,我們與古希伯來人的生活環境已大大相異,但我們不都有著相同的疑問?唱著悲喜相似的詠嘆?
一、箴言
箴言收集了古希伯來文化的人生格言,教導人面對家庭、社會、金錢、工作、婚姻、人際關係與基本上一切人生需要面對的課題 (許多是我們現代人在學校中不會學習的)。在箴言中最重要的字之一就是候和瑪(Chokhmah,智慧)。在現代人觀念中智慧多偏向於某種知識,但對箴言來說,候和瑪/智慧是宇宙中的能量,像重力一樣看不見卻影響著各個層面,是神創造天地時使用的能力,是神的屬性之一 (用俗話說,智慧即神性)。箴言形容智慧:
在上主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那時,我在他那裏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
候和瑪/智慧先於天地萬物,並且是上主用來創造與設計宇宙的總負責建築師(工師)。人若遵照候和瑪/智慧行事,自然可在候和瑪設計的宇宙中恬靜舒適地生活。有點類似中國老子所說的道**。智慧不是人類為了適應與征服自然環境發明的系統性知識,智慧,對古希伯來人來說,先於萬物存在,是宇宙運行的基礎力量與真理原則。
也因為智慧即神性,人要得智慧的前提就是敬畏神: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希伯來聖經的敬畏不是害怕恐懼,而是深深地尊敬。什麼叫敬畏神?乃是遵從神的道德/善惡生活。大凡人類世界的道德多是相對的,間諜在敵國是卑鄙無恥的小人,在本國則是大仁大勇的英雄。然而希伯來聖經強調道德絕對主義,神創造宇宙設定了普世標準:公義與良善。人在公義和良善中真誠地關愛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的,所以祂說: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神的計畫是無國界、無階級、無歧視,所有人不論種族、才能、性別、年齡,都多元共融共榮,因為每一個人都互相照顧、尊重、關心 (人類存在就有這樣的理想,表明人內心的渴望,但在人手上從未實現)。
也因為希伯來人的神是絕對道德,候和瑪/智慧無可避免地與良善、公義和生命綁定。人敬畏神遵照祂的道德標準 --- 公義與良善行事,就是得著智慧,所以神必獎賞。
我(智慧)在公義的道上走,在公平的路中行。在公義的道上有生命。敬畏上主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
候和瑪/智慧是天地宇宙背後運行的實際法則,人明白智慧即是按照公義與良善的原則行事,能從神那裏得到富有、尊榮、生命。人不見得信仰希伯來人的神,但人需反省我們的社會與內心是否重視公義與良善。一個口說敬畏神,卻不按公義、良善、誠實行事的人,與候和瑪/智慧無緣。
對箴言來說,幸福在於找到智慧,過一個富有、尊貴、長壽的人生。這樣的話語誰會反對呢?很巧地,傳道書就不這樣認為。
二、傳道書
如果說箴言是睿智又博學的老師,那麼傳道書則是頭腦尖銳清晰的哲學家。當箴言說幸福是找到智慧,過一個富有、尊貴、長壽的人生時,傳道書則批判:是嗎?富有、尊貴、長壽不過虛空、都是補風。人生一切虛空,正是傳道書的重點。
虛空的希伯來文是哈握(Hevel,指著煙霧),雖然存在,但是短暫,並且什麼都抓不到。傳道書正是這樣形容人生:世上有許多美麗、光彩、耀眼的事物,就像富有、尊貴、長壽,甚至智慧、公義與良善。但這些有什麼用呢?不都如煙霧一般,什麼都抓不到。不過雲煙、都是補風。
傳道書如何得出這個結論?一、人生太短: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二、人生難測: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三、生命必死: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
箴言認為人生可以掌握智慧的原則,得到富有、尊貴、生命。傳道書則說:人生無法預測、不可控制,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你以為人生可以規劃嗎?不,一切都定好了。就算看似得到了什麼,又能如何?生命太短,無法長期保有,並且等候的結局一定是死亡。得到智慧又怎樣?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記念。因為日後都被忘記。可歎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
所以傳道書說了38次的哈握:人生正如煙霧,如此變幻飄渺 (誰可以得知2020年會爆發COVID19呢?),人生正如身處五里霧中,看不清前路、識不清方向。但傳道書頌揚虛無主義嗎?倒也未必。首先,傳道書認同箴言所說的敬畏神得智慧;即使敬畏神不見得能得到富有、尊貴、長壽。對傳道書來說,敬畏神本身是一件正確的事,無論有沒有獎賞都應該做。其次,既然人生無常,人就不該想著去預測與控制他;人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面對人生時的態度,把握每一個當下品嘗人生、享受朋友的陪伴: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對傳道書來說,幸福在於把握當下。因知道萬物都是煙霧、不過捕風。既然死亡是人生的結局,不如在此之前抓住每一個與朋友、親人相處的時刻。如果說箴言是甘美的泉水,傳道書則是一杯咖啡,苦澀、但香醇。
博學的箴言老師認為萬事有其規律,人照著公義良善原則行事,可得從神而來的獎賞;批判的傳道書哲學家則是提出質疑,就算人照此行事,真可得獎賞? 或者換句話說,人生,處在這宇宙天地當中,到底是規律的?還是隨機的?
答案或許在希伯來智慧書第三卷的約伯記當中。
---
*古希伯來文化中有著陰間(Sheol),指著死人之地。無論人生前或善或惡、是否行義,都會進入陰間。人進入陰間後沒有意識情感存在,也與現世斷了一切關係。等同於人死了一了百了,”沒了”。與猶太基督教後來發展出的靈魂遭受永恆折磨與刑罰的”地獄”完全不同。
傳道書對此下了註解: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人的肉體歸土,靈魂歸神;不去享福的樂園,也不歸受苦的地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