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譜屬於你自己的“4分33秒”
Onglets principaux
填譜屬於你自己的“4分33秒”
出身於洛杉磯的美國前衛作曲家約翰・米爾頓・凱吉John Milton Cage Jr.(1912~1992)在1952年寫下這著名的音樂創作曲目“4分33秒Four thirty-three”,然有趣的是這曲譜卻無任何音符(或說第一、二、三樂章均只有休止符),也就是說演出者自始至終都不需要演奏出任何一個音符。現場有以鋼琴或弦樂團或合唱團的方式演出,然觀眾所接觸不外乎現埸的雜音如翻譜聲、弦樂調音聲或開合鋼琴鍵盤蓋的聲音或空間中的雜音甚至席中觀衆的咳嗽聲.花了4分33秒完成了這震撼樂界的作品。之後大衆對這意外的藝術安排,有連接愚人節的玩笑,或說作者要觀衆對聲音的第一手感受,更有人認為深具有“禪”的意境……等。但不可否認作者詮釋“噪音音樂Noise music”也是音樂類別的一種。其表現者如有名的美國藍色人Blue Man Group, 韓國廚師亂打秀Cookin' Nanta鼓勵聽衆能自意的去接觸那原始音調的用心吧!然觀眾的反應可用一開始是熱情鼓掌,接著出現了迷惑茫然,懷疑錯愕的表情,再來更是失望無奈的眼神,但在終結時卻又是爆以掌聲及呢喃耳語的交談,大概是大師作品不鼓掌有失其風度,終於結束了鬆口氣吧!
其實聽堂上不外乎是演者的內心情感和聽者心靈接受連結的呈現,音樂會、演講會如是,宗教會堂證道也離不開這個原則。使徒彼得、保羅、施洗約翰、約翰、雅各、巴拿巴等使徒們從聖經的記載可瞭解依各人性情的差異如熱情、固執、衝動、恩慈來表達經文要傳達的訊息也就有不同角度的視野,日後宗教傳道家在詮釋這些聖經故事時也依個人特質有了更複雜的論述。早期使徒時代有因傳道者而分派別「當有人說:我屬保羅,另有人說:我是屬阿波羅的」時候難道你們不就屬肉體的嗎?(歌林多前書3:4)」,就信衆而言,也會把不同傳道人依個人特質作區別「他們稱巴拿巴為宙斯神Jupiter/Zeus,稱保羅為赫爾墨斯神Mercurius/Hermes(使徒行傳14:12)。這種現像在世代教會裡也屢見不鮮,信徒在會堂聽傳道人講道,會後的領受各有不同,或認同或反感再再有依自我對真理的認知作出反應,如是個人的靈修及對信仰的認識便成了關鍵因素,當然熟讀經文就成為明白道理不可省略的途徑,有了基本工具才能取捨辨別講者的道理內容,不可否認大多數的傳講者都有下功夫在經文經節的彙整,然受個人的特質對經文的理解及傳承解經方式的影響,証道內容是需聽者再次思考,而非填鴨式的吸收速食包道理。不經過細察的經文解說,往往在信仰上會有偏激的認知,且無助於信仰的紮根。尤以華人的傳道常以華人習俗思考的邏輯作為解經方式,不重視聖經有關猶太民族生活習性歷史因緣的考證,以致無法精準地闡明經文,是實可預期的。這有如上世紀60年代,好萊塢風行拍攝西部武打片,義大利人賽吉奧・考布西Sergio Corbucci導演即是此種作品的佼佼者,然這種用義大利人的思維方式所拍出的血腥西部片,雖然賣座,卻被譏為“spaghetti Westerns義大利麵西部片”。
“4分33秒”這作品之所以被譽為經典,取自作者用了獨特的手法要聽衆對當下所聽到的聲音自我下個定義,並瞭解各人有不同的音響感受。會堂聽道也頗類似,聽者若無神靈啓示的反思,說要明辨真理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絕非傳道的口語「各位來教會是要聽“神的道理”……」,然而這“神的道理”是要分辨的。有說教派擁有全備的道理,從教會千年的發展史,可印証人倫的宗教觀點是無“絕對”的,這有關人性的弱點是可理解,但偏執教義的教導卻往往腐敗人類天生具有的純真人性,更甚的有對靈性的霸淩,使追求擁有信仰的自由,反落入偏執教義的禁酷。有教派以活出“屬靈的猶太人”為靈修的典範,然對“猶太人”這真正的意涵卻是一知半解,概追求“靈性亞伯拉罕後裔”被祝福的恩典是信教的終極目標,然不知這祝福背後也隱藏著咒詛,一如雅各為受祝福而受瘸腿之痛。應知信仰的紮根是要對自己所信的在思想及行為上有不時的反思,而不是盲從於不合宜的教條。
英國猶太裔的著名的歷史學家西蒙・夏瑪Simon Schama對猶太人的身份認同有二點歸列:一是猶太人在三千來年在世上各地的漂泊人生,二是猶太人在這三千來年中有無數的精彩的故事,無論驚喜或悲慟都訴說它是個非凡的民族。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及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晚年82歲為逃避德國納粹的迫害而遠至英國倫敦持續思考那個糾結多年的問題:猶太民族的特性為何?為何歷經各式的苦難卻仍依然頑強不息生生不滅?這期間他發表了一個著名的學術理論:《他認為人類一切的行為,都可從人類歷史尋找到合理的解釋。》同時他也有個驚聳駭人的推論:他認為猶太人的故事核心人物“摩西”,最終是被反抗他的猶太人謀殺,而後出自於內疚及自責,猶太人方才全心全意的接受並採用摩西從西乃山頂帶下的法典,縱然歷經千年的苦難流放和迫害,始終篤定無悔。或許這推論與耶穌被猶太人迫害釘死於十架上有關,然也表明了猶太人不忘本的強烈認同感是維持猶太民族生存的唯一法門。就如佛洛德所言:不管有神論或無神論,或在兩者間搖擺不定的猶太人,都必須探索自己心中的那個“摩西”,找到自己在猶太人歷史故事中的位置。
同理地,現今我們談論這“認同感”也是很重要,這“認同感”是要有經過親身經歷的體驗及反思才能落實於自我信仰的堅持。否則一旦有了“帶有偏執性”的認同感”後,要再回歸於合宜的認知,就屬不易之途。
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曾說過:“我輩(猶太人)於大是大非處是可為世人師表。 We the Jews have become the teachers of men in the greatest of things.” 。不錯,猶太人逆境求生勵志的故事,作為猶太民族的編年史Chronicles of Jews people history讀起來總是讓人含淚掩卷感動不已。然這些猶太民族的身份認同,實來自烙印心中神的話語。無論巴比倫、波斯及羅馬的硬手段或希臘的軟手段征服了猶大地,均無法去除猶太人心中的印記。有歷史學家舉下例子:
位於羅馬競技場Colosseum斜對面的凱旋門,是當年提多將軍Titus獻給父親維士巴仙先皇帝Vispasian征服猶大地的紀念碑Arch of Titus。縱觀牆上刻有羅馬軍隊繳獲各類聖殿祭祀聖器如重要的七燈燭檯menorah等,但卻無繳獲經文書卷Torah的刻畫,可見當局忽略了猶太人心中最重要“信念”的那塊。
德國猶太裔浪漫樂派作曲家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巴托爾迪Felix Mendelsaohn Bartholdy(1809~1847)有不少經典作品流傳至今,早年父親以基督徒方式教育他,嘗試讓他融入於德國的主流社會,然在他的作品中仍有所謂‘’猶太調”的影子,甚至曾經接受過他幫助提拔的另一德國有名的音樂作曲家理察・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也因他的猶太人血緣,作出無情的批評與攻擊。(註:華格納為納粹希特勒最欣賞的德國音樂家,其作品“女武神”Valkyrie廣為納粹宣傳部使用,諷刺的是1944年7月20日暗殺希特勒的行動也取名叫Operation Valkyrie.)
新年啓始,新事新法New Year's Resolution於此借用約翰・凱吉“4分33秒”的作品,漫談建立自我心中對真理認知的重要性,要隨時反思所接受的訊息是否合宜,否則心念已定要改是件難事。若有正確的真理神觀,人生境遇難料,身處任何艱困裡,心中自有來自上頭的安慰與力量。
最後……以孟德爾頌的曲目“乘著歌聲的翅膀 On wings of song ” 優美的旋律配合詩人海因裡希・海湼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的美麗歌詞(英譯),來開展新年新氣象,另外有由以色列大提琴家米沙・麥斯基Misha Maisky的大提琴搭配鋼琴協奏的版本,期盼它能抒發您心中的情感!
祝 各位同好新春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