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疑難研究_第十四章
Onglets principaux
創世記疑難研究_第十四章 陳以熙
【經文】(《創世記》第十四章)
壹、前言
千萬年的人類歷史如滾滾長河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其中或有河道蜿蜒曲折或有川渠支流分歧,絡繹綿綿不絕。在人類的眼裡,似乎看不清也望不穿亦測不透其盡頭與未來的走向!哪知 全盤的川流脈動、流勢與歷程都在天上宏偉造物主宰的掌控與計畫之中。一切總是被安置穩妥,適當地依照著祂的謀劃、策略進行著。所有的事件都會在策劃預定中準時發生;所有的人物將必在最恰當的時機點登上歷史舞台。這通盤之最終目的就是要通力合作、和衷共濟來完成宏偉的「人類救贖大功」。
從《創世記》第十四章的經文表面上來看,似乎只是在記錄發生於「亞伯蘭」時代的「迦南地」北方國家與南方國家的一場國際大型戰役。即來自北方「巴比倫」的「四王」聯盟軍隊與在南方「死海沿岸」的「五王」聯盟軍隊交戰的事蹟。但是誰也料想不到,這卻是天上奇妙偉大的造物主宰所安排的一場「人類救贖計畫」其中的一個環節。
本文會先將「四王」聯盟軍隊與「五王」聯盟軍隊爭戰的過程細說一遍;然後再來詳盡論述偉大的天地造物主宰如何在其中安排超乎人們意想,精準又宏偉的「人類救贖計畫」。
貳、問題研討
問題一、「四王」與「五王」的國家位置分別在哪裡?
【研究】
參考下圖(1)地圖,「四王」的國家位置集中在「迦南地」「北方」米所波大米的巴比倫地區。分別是:「示拿」、「以拉撒」、「以攔」、「戈印」。其中以「以攔王」基大老瑪為首領。其位置分別在下圖(1)地圖中編號、、、的箭頭位置。
至於「五王」的國家位置則集中在「迦南地」「南方」靠近死海附近的地區。分別是:「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比拉」(比拉就是「瑣珥」)。其位置參考下圖(1)地圖中編號的箭頭位置。
其中「押瑪」和「洗扁」的位置目前尚無法完全確定!但是在舊約聖經中當「押瑪」和「洗扁」被提及時都會與「所多瑪」、「蛾摩拉」放在一起!(創十:19)、(創十四:2、8)。
尤其如《申命記》第二十九章:23節記:「又看見遍地有硫磺,有鹽鹵,有火跡,沒有耕種,沒有出產,連草都不生長─好像耶和華在忿怒中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一樣。」。
由此經文可以確定,「押瑪」和「洗扁」的位置應該是在「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的附近。參考下圖(1)地圖中編號的箭頭位置。
雖然「北方四王」聯盟的軍隊比「南方五王」聯盟的軍隊少了一個國家。以古代大多數依靠「人數」來作戰的型態,似乎比較居於弱勢。但是畢竟位於「米所波大米巴比倫」的這幾個聯盟國家比起「迦南地死海附近」的聯盟國家較為文明、先進,也有可能其科技、武器比較高端。故縱使少了一個國家「人數」的「四王」聯盟軍隊,最終還是大敗「五王」聯盟的軍隊!
圖(1)北方四王和南方五王的國家位置
問題二、西訂谷在哪裡?
【研究】
《創世記》第十四章1、2節記,「四王」聯盟軍隊先一路順著約但河東岸的河谷南下分別攻打了「五王」的各個國家。結果「五王」聯盟就在「西訂谷」會合擺陣與「四王」聯盟他們交戰(創十四:3、8)。這就是「四王」和「五王」的交戰。
「四王」聯盟軍隊和「五王」聯盟軍隊交戰的主要原因乃是:「五王」國家的人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12年。到13年就背叛不再「事奉」他了。「事奉」這字在希伯來文的原文意思是如同奴隸般的替主人從事「勞動性的工作」。
由此可知,「五王」國家的人民已經為「以攔王」基大老瑪「勞動工作」了12年。聖經中經文並沒有明載他們為什麼要為「以攔王」基大老瑪工作?又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勞動性的工作?
根據歷史的考證,「米所波大米的巴比倫地區」文明在「亞伯蘭」時代在正在蓬勃發展、繁榮昌盛。
我們都曉得,當一個國家或社會在面臨蓬勃發達、興旺繁榮的時候,必然會有大量的建設需求。古代時期當國家需要有大量的建設情形下,「人力的需求」必然會相對大幅度地提高。這個時候,「北方」「米所波大米的巴比倫地區」先進的國家就很有可能南下,在相對科技、文明與比較落後的「迦南地」中去尋找「人力資源」。
簡單來說,就像今日「已開發的富有」國家在缺乏「人力資源」的時候,就會到相對比較貧窮落後的「未開發國家」去聘雇「外勞」一樣。這種現象古今皆然。想當然耳,任何國家的政策一定都會留下消耗體力大、粗重、危險性較高、一般人比較不願意從事的工作給「外勞」去做。
經過了十幾年的勞力剝削與強制勞動之後,「南方」國家人民脫離壓榨、爭取自由的意識終於漸漸地開始抬頭!在強烈尋求掙脫「苦力榨取」的情形下,於是就集體聯合公開地背叛「以攔王」基大老瑪。類似這種事情在人類過往的歷史中屢見不鮮。當初埃及人奴役希伯來人用苦力勞動建設自己的國家亦是如此!我們今天也無法來評論誰是誰非?這世界自古以來,「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不斷地在上演如此的戲碼!時至今日,社會上的「勞資相互抗爭」不也是還在延續續、重演這樣的劇情嗎?
強勢的「資本家」不斷地專橫無情地壓榨弱勢的「勞工團體」,以致雙方衝突、對立的氣氛一直不斷地升高!然而在對抗中最後的贏家永遠是屬於「拳頭大」、「武力強」的勢力一方!這也是雖然國家數較少的「四王」聯盟軍隊最後竟然可以打敗國家數較多的「五王」聯盟軍隊之原因所在!畢竟當時「四王」聯盟軍隊的武力和科技確實是遠優於「五王」聯盟軍隊。
根據「證主聖經百科」說,「西訂谷」因為有許多「石漆坑」(參考下圖(2)),故我們可判斷「西訂谷」應該位於「死海」的附近。但是準確位置到目前仍然很難以確定。
「石漆」就是「瀝青」。「死海」在希臘羅馬時期的名稱為「瀝青海(或瀝青湖)」。就是因為在「死海」上曾有飄著塊狀瀝青的記載。
「死海」在舊約常稱之為「鹽海」。這名稱大概是因該地產鹽。而「鹽」是古代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防腐與食用日用品。
「死海」在舊約也被稱為「亞拉巴海」(申三17;四49)、(書三16,十二3)。至於在新約則未見記載。
「死海」的附近是一處地下結構十分複雜的地區。有地下「溫泉」也產「油」 。故常在「死海」水面上可見漂著黏滑的油漬,甚至有面積大塊形狀如一隻公牛的瀝青、柏油塊。
在希臘羅馬時代的「瀝青」常被拿去密封船隻的細縫。在加利利海附近發現,耶穌時代的船隻也是用「瀝青」來密封船隻的細縫以防滲水。遠在「亞伯蘭」時代的一百年前,已經有記載「死海」中的「瀝青」被賣到埃及用來製作木乃伊。
在「亞伯蘭」時代的「死海」附近還可以看見許多的「石漆坑」。然而我們今日已經很難在「死海」附近再看到「石漆坑」了!
圖(2)石漆
圖(3)Google上的今日死海地圖
上圖(3)是筆者從Google地圖上所下載的今日「死海」附近的地圖。在「迦南地」,「死海」是由約但河裂谷所形成的第三個內陸湖(其他兩個分別是「米倫湖」和「加利利湖」)。
「死海」南北長為84公里左右,湖水水面比地中海面低約400公尺。
在距離「死海」北端約50公里的南方東岸有一個突出的三角形的半島叫「漓三半島」。該半島向西突出約12公里,離「死海」西岸最近僅約有4公里,參考上圖(3)中編號的箭頭位置。「漓三半島」是位於「死海」東岸中部的一個半島,目前屬約旦國的領土。
「漓三半島」將「死海」分隔成南、北兩半。即「北部的深水區」與「南部的淺水盆地區」。因為「漓三半島」的形狀像一隻伸入「死海」北邊深水湖區中的「舌頭」(參考上圖(3)中編號的箭頭位置)。所以阿拉伯人稱之為「漓三」。阿拉伯文「漓三」是「舌頭」的意思。
「死海」北方在東北角的湖底最深,估計低於湖面約400公尺以上。至於在「漓三半島」南方的湖底則很淺,深度只有2、3公尺。湖邊並有廣闊的鹽性沼澤和許多的「石漆坑」,但其範圍與位置時有變化。
考古學家相信在「亞伯蘭」時代的「漓三半島」以南原是一塊突出於海平面以上的肥沃乾地平原,只是在不久後即被水淹沒掉。所以「漓三半島」以南的淺灘盆地區很有可能就是《創世記》十四章中所稱「西訂谷」的位置。可以參考上圖(3)中編號的箭頭位置。
再回頭參考上圖(1)我們就可以了解,在「死海」附近的「五王」聯盟軍隊之所以會選擇在他們的地盤「西訂谷」會合擺陣去迎戰「四王」聯盟軍隊的原因!
三、「四王」聯盟攻打「五王」聯盟的進擊路線與亞伯蘭拯救羅得的路線分別為何?
【研究】
請參考下圖(4)北方「四王」聯盟的軍隊先在「大馬色」(參考下圖(4)中編號的箭頭位置)集結。雖然聖經並無記載北方「四王」聯盟的軍隊先在何處集結?但從後來「亞伯蘭」為了營救羅得最後追擊敵人直到「大馬色」來看(創十四:15)。北方「四王」聯盟的大本營應該是在「大馬色」。
接著,北方「四王」聯盟的軍隊揮軍南下,一路如秋風掃落葉般地分別殺敗了「利乏音人」、「蘇西人」、「以米人」、「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參考下圖(4)中編號~的箭頭位置。然後回轉北上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繼續殺敗「亞瑪力人」和「亞摩利人」。參考下圖(4)中編號~的箭頭位置。
這時,南方「五王」聯盟的軍隊已經察覺到情況不妙,敵軍一路沿約但河谷東邊南下。將各個國家擊潰,而且已經兵臨城下了。於是就紛紛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要與「四王」聯盟的軍隊一決雌雄(創十四:8)。參考下圖(4)中編號的箭頭位置。
哪知「五王」聯盟軍隊根本不是「四王」聯盟軍隊的對手,雙方兵力實在懸殊太大了!以致「五王」聯盟的軍隊在雙方短兵相接不久之後便全數瓦解潰敗。結果「五王」聯盟的軍隊潰敗四散逃逸,有掉在「石漆坑」裡的,大多數的人都往山上逃跑!(創十四:10)
於是「四王」聯盟的軍隊在獲勝凱旋歸去經過「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之時,便將「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中的所有財物和糧食全部洗劫一空。包括,當時還住在「所多瑪城」」「亞伯蘭」的姪兒「羅得」和「羅得」之所有財物(創十四:12)。
圖(4)
問題四、亞伯蘭營救羅得的事件在屬靈上要教導我們什麼事?
【研究】
在「亞伯蘭」營救「羅得」的事件上,除「亞伯蘭」本人以外,我們還要來談幾位當時在「亞伯蘭」身邊的人物。如: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以及亞伯蘭的聯盟兄弟「幔利」、「以實各」、「亞乃」(創十四:13)。
在《創世記》中多次談到「亞伯蘭」和「羅得」的關係時,都說「羅得」是「亞伯蘭」的『姪兒』。『姪兒』是中文《和合版聖經》所使用的翻譯字眼。在希伯來文馬索拉聖經裡都不是用「姪兒」這個字;而是用『x¡a』(唸'ach)這個字。『x¡a』這個字是指同父母所生之『兄弟』或是同宗族的人(創十二:5)(創十三:8)(創十四:12)(創十四:14)(創十四:16)。
從「四王」聯盟手中逃出來的那個人,也不知道他又跑了多遠的距離?竟然最後還專程跑去「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向希伯來人「亞伯蘭」通風報信說,他的『兄弟』「羅得」和「羅得」的財物都被「四王」聯盟的軍隊擄掠去了(創十四:12~13)!
可見「亞伯蘭」和「羅得」雖然已經為了牧場分道揚鑣,但他們當時還是如『兄弟』般地往來,並非行同陌路。連外人都看得出來他們的關係非凡。其原因是「亞伯蘭」一直以來都把「羅得」當成他的的小『弟兄』而不僅僅是當他的『姪兒』看待。所以,「亞伯蘭」能表現出不計前嫌、寬宏大量、也沒袖手旁觀見死不救。
在「亞伯蘭」的心中當「羅得」是他的『弟兄』而非僅僅是他的『姪兒』。還有另一個在「亞伯蘭」內心深處的重大心理因素。筆者會在下一章,即「65.創世記疑難研究_第十五章」中詳述。敬請稍待下一章!
至於「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也是一位極具賢慧又品格高尚、寬宏大度的婦人!她眼睜睜地看著丈夫「亞伯蘭」將要冒生命危險去營救「羅得」。她當時可是冒著可能失去丈夫的風險。但她卻毫無阻攔丈夫「亞伯蘭」,而且說一些酸「羅得」的話:「羅得,那個沒良心的傢伙!枉費我們從「吾珥」帶他到「迦南地」一路上對他的照顧。在分牧羊草地時,他竟然還占我們家的便宜。這下可好了!一切財物連人都被擄掠走了。活該!現世報!不要理他,是神在懲罰他。就讓他自生自滅去吧!」
我們發現在《創世記》第十四章中,對於「羅得」被擄的這件事,「撒萊」的口中從頭至尾都沒說過一句埋怨、詛咒「羅得」的惡言或用尖酸刻薄的話去諷刺辱罵、羞辱「羅得」!「撒萊」她知道「羅得」曾經為牧場占過他們家的便宜嗎?按照「亞伯蘭」和「撒萊」平日夫妻親密的互動關係來看,她一定知道的!但是她仍毫不懼怕,為了當行的善事,她寧可冒著失去丈夫的風險,獻出她的丈夫去營救「羅得」。彼得長老特別以『撒拉』為模範來教導我們:「你們若行善,不因恐嚇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兒了。」(彼前三:6)。
彼得長老以『撒拉』不畏恐嚇(甚至失去丈夫)的善行,誇獎她是十分不簡單的,她行善是看事該不該做;而不是看人值不值得作。這樣的心態堪為後人「行善」的最佳效法的楷模和典範!
後來耶和華為「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今後「亞伯拉罕」被神立為「多國之父」(創十七:5)。不久「撒萊」也被耶和華改名為「撒拉」,並要「撒拉」做「多國之母」(創十七:15、16)。
當我們看到這對夫妻為了行善寧可捨己用「豁達大度」、「襟懷寬廣」的心去對待不配的「羅得」時,不得不佩服他們能夠以一顆超越生死的心態去行當行的「善」。同時,心中深深地覺得他們的生命品格真的是配得起承受「多國之父」與「多國之母」的頭銜和榮耀!
聽到「羅得」和「羅得」的財物都被擄走後,「亞伯蘭」立刻找了情同手足、情意深厚的弟兄也是聯盟的「幔利」、「以實各」、「亞乃」。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城」。
如果粗略估算,「亞伯蘭」、「幔利」、「以實各」、「亞乃」這四家聯盟各出兵300人,也有約1200人。就這一千多人從「希伯崙」出發連夜直追趕到「但城」。然後趁夜間突襲,「亞伯蘭」還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創十四:15)。路線參考上圖(4)中編號~的箭頭位置。
筆者從google地圖上簡單地估算一下。今日從「希伯崙」到「大馬色」的距離約有437公里,開車需要5小時42分。台灣島的南北縱貫全長距離只有394公里。換句話來說,「亞伯蘭」和他兄弟聯盟必需騎馬從台灣島的最南邊跑到最北邊還要更遠的距離。
在「亞伯蘭」時代不但沒有像今日平順的道路,只能用騎馬的方式翻山越嶺,在崎嶇的山路中顛頗前進。按照聖經上的記載,他們日以繼夜地快馬加鞭奔馳不休應該還要騎上超過一天的時間,而且就在到達目的地後不但不能有片刻的小憩,甚至要立刻趁夜間突襲(創十四:15)。今天即便是健康強壯的成年男子也找不到幾個具有如此驚人之體能與耐力之人!他們為了營救「羅得」是如此地「賣力」與「賣命!」真的是叫人動容!
最讓我們感到意外與震撼的是,營救「羅得」原是「亞伯蘭」他家的事。然而竟然「幔利」、「以實各」、「亞乃」只因為聯盟而願意追隨「亞伯蘭」一起賣命。我們要知道!「四王」聯盟的軍隊剛打敗「五王」聯盟軍隊。「四王」聯盟的軍隊氣勢如虹的戰鬥力 歷歷在目。難道「幔利」、「以實各」、「亞乃」聯盟,他們沒想過嗎?真的要為了一個與他們無關的無名小卒「羅得」而被「四王」聯盟軍隊,乘勝打擊而全部被殲滅嗎?此時貿然與「四王」聯盟兵戎相见,簡直是在自找死路!
然「亞伯蘭」的兄弟聯盟居然願意只因「聯盟」之名就追隨「亞伯蘭」出生入死、赴湯蹈火、衝鋒陷陣。這種兄弟聯盟的情誼、誠信,實在令人動容!在今日世間上還能找得到多少如此忠貞不渝的兄弟?
再回頭來看「亞伯蘭」本人。他放下心愛的妻子冒這一切危險到底是為了誰?我們都知道是為了「羅得」。「亞伯蘭」居然是為了一個曾經「背叛他」、「占他便宜」、「瞧不起他」沒良心的「羅得」而來做這一切!
我們曾經聽過有古董商傾家破產只為了購買一支朝代千年的古董花瓶。就像耶穌所說過的一個天國的比喻。有一個人在尋找好珠子,有一天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十三:45、46)
然而,我們絕對沒看過任何人願意散盡家產,只為了買一支掉在路邊無人理睬的破爛花瓶。
行文至此,回想起人類歷史的諸多事實。自古以來人類無論是在「道德品格」或是在「生命品質」上,正像是一支掉在路邊殘破不堪的破爛花瓶。在信仰中舉凡律法規定不能干犯的誡命都全觸犯過了!一生只配用「大罪魁」來當自我的頭銜。然而主耶穌居然還願意為了該永遠沉淪滅亡的人類上十字架,犧牲生命將人類的靈魂救贖回家!
「亞伯蘭」營救「羅得」的過程在屬靈上完全體現了天上真神對如此不堪、不配之人類的救贖!
問題五、麥基洗德是誰?他又和「四王」與「五王」的爭戰有何關係?
【研究】
「麥基洗德」是聖經中一個極神秘的人物。因為聖經中相關於他的資料提供不多,故我們對他的過去也所知甚少!
從《創世記》第十四章中的經文我們實在看不出「麥基洗德」和「四王」與「五王」的爭戰有任何關連!
當「四王」聯盟的軍隊順著約但河東的河谷向南推進攻擊的時候,按理來說「撒冷(即今「耶路撒冷」)」也是屬於死海週邊附近的國家,參考上圖(4)中編號的箭頭位置。可是為何當初「五王」的聯軍隊沒有邀請「撒冷王」來加入他們的聯盟軍隊?因為經文中沒有詳載,故我們不知其原因。又當「四王」聯盟的軍隊在戰勝凱旋北上返回「大馬色」的路途中經過「撒冷」之時,為何也沒有攻擊或掠奪「撒冷」這國家?我們亦不清楚。
從「四王」聯盟和「五王」聯盟的軍隊發生戰爭,一直到「亞伯蘭」到「大馬色」成功地營救「羅得」歸回。我們會發現似乎這些戰役與「撒冷王」「麥基洗德」一點關係都沒有。「麥基洗德」既沒有參加「四王」和「五王」的戰役,也沒加入參與營救「羅得」的戰役。直到「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與他同盟的王,從「大馬色」成功營救「羅得」歸來時,這時候突然看見「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亞伯蘭」;並接受「亞伯蘭」所得的十分之一(創十四:18~20)。
在此之前的整起戰事都不見「撒冷王」「麥基洗德」,直到所有的戰役都完全結束的時候。「撒冷王」「麥基洗德」才突然地出現!難怪有很多第一次讀《創世記》第十四章的基督徒會覺得「麥基洗德」當時是出現來湊熱鬧的!
論到「麥基洗德」,我們要先從《創世記》第十二章1~3節『耶和華呼召「亞伯蘭」』和《創世記》第十二章:17節『耶和華祝福「亞伯蘭」的子孫』這兩段經文開始談起。
《創世記》第十二章:1~3節: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創世記》第二十二章:17節:
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
使徒保羅針對以上兩節經文是這麼詮釋:「所應許的原是向亞伯拉罕和他子孫說的。神並不是說眾子孫,指著許多人,乃是說你那一個『子孫』,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加三:16)
從以上保羅在《加拉太書》中的詮釋我們可以清楚看出,早在『基督』降生兩千多年前的「亞伯蘭」時代。「救恩」早就為我們預備了!
但是帶著肉身的人類竟然無法明白這麼奇妙又美好的「救恩」。難怪《希伯來書》的作者說在《希伯來書》五章11節說到:「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來五:11)
究竟是什麼「難以解明」的道理讓「猶太人」聽不進去?乃是『基督』要同時以雙重的身份來拯救人類。就是「彌賽亞」君王的身份與「大祭司」的身份。「大祭司」的身份要先為人「獻贖罪祭」;當「人的罪被潔淨」之後,才能進到神面前。再由生命的君王「彌賽亞」賜人「新生命」。『基督』必需要如此行,才能同時滿足神救贖人的「公義」與「慈愛」看似衝突的雙重屬性!這也就是說,一個罪人必先經過贖罪、潔淨了之後才能夠來到神的面前領受生命的君王所賜的「新生命」成為「新造的人」(希臘文聖經是寫,成為「新的受造物」)(林後五:17)。
然而現在的問題來了!「彌賽亞」君王是出自「猶大支派」;而「大祭司」是出自「利未支派」。一個肉身之人要嘛生在「猶大支派」;不然生在「利未支派」,是不可能同時生在兩個支派。這是世間大自然的限制和定規!
《希伯來書》七章13~14節記:「因為這話所指的人本屬別的支派,那支派裡從來沒有一人伺候祭壇。我們的主分明是從『猶大』出來的;但這支派,摩西並沒有提到祭司。」
嚴厲固守舊約律法的猶太人怎能接受一個出自「猶大支派」的「大祭司」呢?這麼說,這美好的「救恩」豈不因此被死守律法之人虛擲糟蹋掉?我們現在來看天上聰明睿智的神是如何兩全其美地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天上的神早在『基督』降生兩千多年前,律法尚未頒佈之前,就已經預備「麥基洗德」這號人物準備來解決這個未來會發生的問題了!
第一、「麥基洗德」是「撒冷王」,他為「君王」是一個不需爭辯的事實。至於「他是不是至高神的祭司」則無從考證確認!(創十四:18)
第二、他接受「 亞伯蘭」所得的十分之一。(創十四:20)
我們要先來了解三點在舊約中律法的規定:
1、「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利二十七:30)
2、「凡以色列中出產的十分之一,我已「賜給利未的子孫為業」;因他們所辦的是會幕的事,所以賜給他們為酬他們的勞。」(民十八:21)
3、「這樣,你們從以色列人中所得的十分之一也要作舉祭獻給耶和華,從這十分之一中,將所獻給耶和華的舉祭『歸給祭司亞倫』。」(民十八:28)
簡單來說,從這幾條律法的規定我們知道,以色列百姓必需將一切從大地收成的「十分之一」奉獻給利未的子孫。而利未人還要再將「從以色列人中所得的十分之一」獻給「大祭司」亞倫。
在「麥基洗德」迎接「亞伯蘭」的時候,「亞伯蘭」獻給「麥基洗德」所得的十分之一(創十四:20)。雖然利未還沒出生,但是《希伯來書》作者認定「利未已經在他先祖的身(原文是腰)中。」(來七:10)。用我們現在的醫學術語說,當時候利未已經在「亞伯蘭」的血液或DNA中了。」
所以,這是預表「亞伯蘭」代表後世的「利未眾子孫」獻給「麥基洗德」所得的十分之一。這麼說,能領受眾利未人獻十分之一就是「大祭司」。那「麥基洗德」就相當於具有「大祭司」的資格了。
於是乎!「麥基洗德」一人身兼「君王」與「大祭司」的這個事實案例就因此成立!所以,往後無論是在《詩篇》第110篇4節或是《希伯來書》第七章11節作者都可以寫到:「『基督』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即大祭司)」。
『等次』在舊約希伯來文寫「הדִּבְרָ」(唸dibrah);有「原因」(cause)、「理由」(reason)的意思。
『等次』在新約希臘文寫「τάξις 」(唸taxis):有「次序」(order)、「安排」(arrangement)、「地位」(position)、「特質」(quality)、「狀況」(condition) 的意思。
這也就是說,『基督』雖然出生在身份為「君王」的「猶大支派」。但是祂可以照著「麥基洗德」的「理由」、「特質」或「狀況」、「安排」而永遠成為「利未支派」的「大祭司」。這一切就是因為有「麥基洗德」的前例可循。
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為了要讓猶太人能接受『基督』同時具備有「君王」和「大祭司」的身份,極力將『基督』和『麥基洗德』兩人連結、關連在一起。
有聖經學者以《希伯來書》七章3節:「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於是認為『麥基洗德』是預表『基督』。
筆者個人認為這是有問題的錯解!雖然『耶穌』是藉聖靈懷孕的,所以不承認約瑟是『耶穌』的生父。因此,認為『耶穌』「無父」,這或許還可以勉強說的過去;但不管是聖經中的記載,或是天主教徒、東正教徒、猶太人、新教基督徒,哪個人會不知道『耶穌』的母親是『馬利亞』?怎麼會說『耶穌』是「無母」?再者,《馬太福音》第一章、《路加福音》第三章不都是清楚記載了『耶穌』的家譜!怎麼會說『耶穌』「無族譜」?『耶穌』肉身出生時,聖經不是清楚記載了幾個來自東方的博士到伯利恆來朝拜剛出生的嬰孩『耶穌』?(太二:1~11)這幾位從東方來的博士都可以見證『耶穌』的「出生」。怎麼會說『耶穌』「無生之始」?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斷氣之後,不是有一個善良的議士名叫「約瑟」,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石頭鑿成的墳墓裡?(太二十三:50~53)。這位名叫約瑟的善良議士可見證『耶穌』的死亡。怎麼會說『耶穌』「無命之終」?
《希伯來書》的作者在七章3節是用『相似』這個字眼。『相似』就是「好像是」,但並不是「真正是」!
《希伯來書》七章3節中的『相似』,希臘文唸「aphomoioo」,是「使相像」(to cause a model to pass off into an image)或「類似」(shape like it)。
或許因「麥基洗德」的年代過於久遠,猶太人找不到他的族譜資料與來歷,所以認為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但是『基督』絕非如此!
從這裡也可看出《希伯來書》的作者為了試圖說服猶太人要相信『基督』也同時具有「君王」和「大祭司」的雙重身份,具備「救贖人類的資格」。所以,他極力地將『麥基洗德』與『基督』兩者關連起來。
《希伯來書》的作者也自己說明,他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是:「在律法一無所成之時引進了更美的指望;靠這指望,讓我們便可以進到神面前!」(來七:19)
天上的神為了讓『基督』能「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在幾千年的時空交會轉折中,就精準地做成了美好、奇妙的安排。一切都是為了讓「亞伯蘭」能和「麥基洗德」相遇,並代表後世的「眾利未子孫」獻上他所得的十分之一給「麥基洗德」,成了「大祭司」的表徵。
很可能當「亞伯蘭」還在「吾珥」的時候,「撒冷王」「麥基洗德」就已經在「迦南地」的「撒冷」(就是「耶路撒冷」)作王了。因為「麥基洗德」當王是以「公義」和「平安」的原則治國。所以被人稱為「公義王」或「平安王」。
「亞伯蘭」蒙召出「吾珥」暫居「哈蘭」以後再蒙召至「迦南地」的「示劍」,後來又往南遷移至「南地」。結果在「南地」遭遇飢荒,之後又遷到「埃及」,在「埃及」時因謊言讓「撒萊」險些成為法老的妻子。最終被法老送回「迦南地」。
從埃及回「迦南地」後,因為「羅得」也獲得了眾多的牛群、羊群、帳棚(創十三:5)。所以「羅得」的牧人和「亞伯蘭」的牧人為了牧草相爭。結果兩家就分開。分家後「羅得」挪移帳棚至「所多瑪城」。結果當「迦南地」發生「四王和「五王」」戰爭的時候,住「所多瑪城」的「羅得」遭受魚池之殃,被「四王」聯盟的軍隊擄走。「亞伯蘭」義無反顧地帶他的聯盟兄弟前去營救「羅得」。在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於是「亞伯蘭」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拿出獻給「麥基洗德」。
筆者嘮嘮叨叨地將整起事件再重複敘述一次,目的就是要告訴各位讀者,在千年時空交會的轉折點下,有太多的分叉機緣會讓「亞伯蘭」可能錯過將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獻給「麥基洗德」。致使『基督』就無法「『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最終「救贖人類」的計畫就全盤受挫破滅了!
「如果」「亞伯蘭」不接受呼召或是接受了呼召竟半途而廢。「亞伯蘭」就沒機會和「麥基洗德」碰面。
「如果」「亞伯蘭」不到埃及去躲避飢荒,「羅得」就不會因為下埃及而獲得眾多的牛群、羊群、帳棚。導致「羅得」的牧人和「亞伯蘭」的牧人為了牧草相爭而分開。
「如果」「羅得」不要挪移帳棚到「所多瑪城」,他也不會被「四王」聯盟的軍隊擄走。
「如果」「迦南地」當年沒有發生「四王」和「五王」交戰,「羅得」也不會被擄走。
「如果」「亞伯蘭」營救「羅得」失敗,撒冷王「麥基洗德」也沒有理由在沙微谷帶著餅和酒迎接亞伯蘭。然後接受亞伯蘭獻上所得的十分之一。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說不完、道不盡的「如果」。但要明白,這一切都是天上的神所精心安排、設計的!為了讓『基督』能「『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而來「救贖人類」。
早在幾百甚至幾千年前,神就在無數的時空交會轉折點上精心、奧妙地安排策劃,讓無數的「如果」能夠在不偏不倚的正確時機點上準確地發生。當知!只要這些無數的「如果」其中有一個出差錯的話,就有可能造成全盤計畫如骨牌效應的破局的恐怖後果。
若要精準無誤地安排這些在千年時空交會轉折點上的「如果」都能順利地連貫成功地執行至終。以今日的超級電腦來演算,都還需要為數可觀的程序(Procedure);而且當計算機在「排程」(Scheduling)的演算時,隨時都可能會有上萬個分叉條件無預期的浮現。
了解之後,以後我們千萬不要再將這世界的一切如期順利發生的「如果」都解釋說是「偶然的巧合」。事實上,在這世界是沒有什麼是「偶然的巧合」這一回事!卻是幕後有一個全知全能、慈悲、良善的主宰者在精準地安排、操控一切,在祂絕無「排程」失誤與邏輯衝突、矛盾,一切看起來都是在那麼無痕平順地進行著。
自從人類始祖犯罪後,神對祂所愛的人類之救贖就在人類不知不覺的完美計畫中完成了!
參、結語
五年半前當筆者被醫生診斷出罹患肺腺癌而且已經是第四期C的末期時,曾有朋友問我說:「你正值壯年,還可以做很多事!你是否想過,你的神在你身上會不會可能有失誤的安排?你的神為什麼選中你(WhyYou)?」
我豪不隱瞞地告訴各位,截至目前為止,仍有很多過往在癌症治療時的痛苦經歷是我完全無法了解其原因的!但我心裡至今始終一直堅持一個信念,偉大的造物主能創造、安排一切的天體、星宿生生不息地有序運行在浩瀚的寰宇之中,從未失誤、不曾閃失!那麼對我如微塵般渺小短暫的人生安排,哪有可能會出任何的差錯?這是一個任何人都能想通的簡單邏輯!
如果心中存有「神可能會有失誤的安排!」這樣想法的人,那他頭腦在基本的邏輯思考上,肯定存在了一個很大的矛盾!例如說,對一家可以生產出大型空中巴士飛機的公司,我們懷疑這家公司有沒有能力摺出一台會飛的紙飛機出來?對於這個懷疑你說可不可笑?但世間有多少人?甚至是基督徒都曾存在這樣的軟弱盲點!
筆者希望能藉著《創世記》第十四章中「亞伯蘭」奇妙地促成『基督』能「『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而來「救贖人類」。幫助大家更了解神的偉大與祂全能全知的智慧安排,並堅信祂永遠執掌著歷史的脈動。進而情願安心地將自己的一生完全交託在祂手上,因為相信祂在我們身上的安排永遠是最美好的,而且是絕對不會出現任何的失誤、閃失!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必需坦承地告訴各位,神並沒有行任何的神蹟使我的重病得著痊癒,而且我目前的身體狀況也和所有世間一般的肺腺癌末期病患一樣,身體光景每況愈下,許多肢體的功能也漸漸一樣樣地喪失,我自己心理亦十分清楚了然,以我目前的身體狀況,應該距離開這世界的日子已不遠矣!
或許當你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有可能我已經不在人世間了!但我依然抱著最大的期望,盼望你們要永遠記得並明白宇宙間那位創造萬物的奇妙偉大主宰者,祂曾經用這宇宙間最大的愛,救贖並挽回無數個靈魂流離失所的迷途之羔羊(包括我)。祂將他們像寶貝般的呵護與疼惜並抱在祂的懷中,救贖他們要帶他們進入那早在數千年前就以萬般奧妙的智慧為他們所安排、預備好的美地!
筆者在本文中一共用了將近10頁的A4紙張絞盡腦汁、 費盡心機、竭盡筆力;想要藉著聖經舊約中「亞伯蘭」的真實歷史事蹟,竭盡全力、挖空心思地奮勉論證這位創造宇宙萬有的全能、智慧主宰者,祂偉大又精準、美妙的「救贖」安排。並要以最懇切的心情告訴各位:「祂那遠高於天的良善意念與無任何人可及的慈愛、信實行動,確實是值得我們的信賴和依靠,可以讓我們放心地將我們的生命主權完全交託在祂的手中,一生行走在祂的道路上,接受祂的任何引導!」
親愛的弟兄姊妹!筆者懷著最誠摯的渴望,巴望能藉著這篇文章開啟您的心,讓您能在恍然大悟中因為發現如高天般的崇高、偉大的神和既渺小又無知的自己,進而讓您發自內心地,願意五體投地、心悅誠服地來降服在神的腳前,將生命的主權安心地全然交託在祂的手中,一生無論任何遭遇,都歡然接受祂的任憑引領,入骨地相信在我們一生之中,祂必賜給我們最豐富奇妙的生命與愛及最美好的帶領!
當您在完全將生命的主權交託給主後,一股引導您的強大力量將要護庇您無論走在今生任何的狂風暴雨中,心裡都安穩坦然、平安無懼!這股力量曾經陪伴我走過人生最艱難的五年半癌症痛苦治療,我也確信祂必會一直陪伴我走到人生的終點。心中萬分真誠地求主繼續以這股強大的力量鼓勵、安慰那些目前正陷在患難中願意將自己生命交託給神的靈魂;憐憫、體恤他們一切的痛苦!
如果筆者這篇文章仍然無法達成筆者如此區區的誠懇渴望和心願!撼動各位的心靈深處,那將是筆者此篇文章的最大敗筆!
2023/05/24於台中家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