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出題說起
Onglets principaux
最近在在網路讀到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題目。三題選一。無邊無際的做答四小時。有人拿來和另外不同教育方式的國家做比較,分析各種不同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社會生活態度。(1978年第一次參加巴黎大學哲學系考試時,真的給呆住。兩題,選一。四小時。隨便你。要待在教室發呆也好,要到教室外醒醒腦也行。發下的紙張有寫草稿用的,也有正式繕寫論述用的。我全寫在草稿紙上!)
長久以來一直很驚訝。驚訝
1. 什麼叫做批評?(注意到嗎?法國會考各組的哲學第三題常是引用一段某大師的哲學論點要毛頭小子學生去做評論!)。
2. 描述「不法事情的經過」就叫做批評嗎?對事實的憂傷是不是會使人更想行動?
3. 如果人不知道有不法的事(不知城牆已倒),怎燃起參與重建的熱情?
4. 「描述不法的事實」和「對不法有所評論」就不具啟發性?
5. 在文末提出幾節「如何重建聖殿」之經節(邊工作同時拿刀拿槍),然後以「多禱告,靠聖靈,求主帶領」就是建設性的態度?
6. 若為文發動「罷奉獻直到公義回轉歸來」請問是建設性還是消極性?
…
當大家在一起時,突然有一人說「我的信用卡被偷了」。其他的人會怎樣反應?大家會問他說:「你怎只講被偷?為什麼不講你下一步建設性的步驟將怎樣行?」還是,相反的,馬上立刻有人建議說:「趕緊去報警」?有人馬上立刻說:「趕緊去向銀行掛失」?有人馬上立刻說:「趕緊再找找看,說不定放錯地方忘了」?…
或許太習慣於八股文章了。總感覺沒讀到「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結論就好像文章不完整。然而等「如何反攻」的「建設性」文章出現後,大家又要來個七嘴八舌:「第一點很好,第二點還可以,第三點行不通,第四點..」 完全忘記了自己也是個有思考能力,也「應該」在明白問題所在之後(牆倒),提出重建方案、立刻在自己的崗位行動的人!
加油吧!大家。求主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