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Owen Chao

簡論:神為什麼創造天地?

Authors: 

簡論:神為什麼創造天地?   

 

神造天地是為了什麼?有人說神創造天地也是為了救贖。如果是這樣,豈不等於是說神在造天地之前,就決定/預知了人的墮落,然後再施行拯救?那麼這樣的救恩算是什麼樣的救恩?有人說神創造天地是為了彰顯祂的榮耀。如果是這樣,豈不等於是說神需要受造物去讚揚祂的表現?難道自己本身就是榮耀真體的神,還需要微如塵土般世人的讚美嗎?

其實創造天地和救恩、榮耀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人可以超越時空(其實無法)想像一下的話,創世前可以確定的存在是獨一真神,其本質為聖靈(約4:24),乃是父的靈和子的靈共通。這子的靈就是舊約中的智慧之道,在新約中顯明為天父的愛子:

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箴8:22

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

遠在時空、宇宙存在之前,獨一神的同一聖靈裡面,父愛子,子愛父。就像主耶穌的禱告:

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17:5

神在行走

Authors: 

「天起了涼風,耶和華神在園中行走。」

自從神創造宇宙以來,時空中的第一次,祂親自踏上了大地,行走在伊甸園中。無限的聖靈就這樣漫步在有限的物質土地上,所謂何來?

祂創造宇宙萬物只花了六天,並且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當創造的大功完成,神就歇了一切創造的工作,放心地進入了安息。

忽然,祂踩在了大地上,開始親自行走。從「說」到「走」!是多麼天大的事,竟然讓「說話」就可以成就一切的神,也進入了安息之後,必須再次起身,親自開始「行走」!

祂邊走,祂邊問:你在哪裡?

人可能從來沒想過,時空宇宙中的第一個問題,竟然就是全知全能的神親口問的。這個問題,也是所有人類歷史中所有問題的根源。不是人找不到神,而是神找不到我們。

是的,祂忽然找不到了祂所創造的人。而祂,就這樣起身,一邊行走,一邊呼喊:你在哪裡?

很多時候人都以為神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所以習慣將所有的問題都丟給神。當問題沒有被神解決時,人往往感到找不到神,好似祂從不存在。但是神自己也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你在哪裡?

認識神

Authors: 

人要怎樣去認識這位神?祂是誰?祂做了什麼?祂和我的關係?

單從聖經嗎?如果人只能從聖經/文字去認識神,那麼一但沒有聖經,人將無法認識神。但是顯而易見,沒有聖經可讀的古聖徒,像以諾、挪亞、亞伯拉罕等人,再再表明了他們對神的認識,並且被神所悅納,推翻了惟有藉著聖經才能認識神的獨一途徑。

之後的摩西聽從神的吩咐,一字一句寫下了聖經,從此人以為能夠藉著文字去認識神。誰知?外在的文字反倒成了罪和死的毒鉤 (根據使徒保羅的詮釋; 林前15:56),人想憑著外表對聖經文字的知識和遵守得到從神而來的喜悅,反而失去了內在對神的真心和誠實,導致獨一選民被拋在天下萬國當中,被神藉著眾先知留下了”我的民不認識我”的評語。(賽1:3; 耶2:8; 何4:1)

十分弔詭,不是嗎?沒有聖經的古聖徒可以真實地認識神,甚至讓神願意揀選立約,從萬國萬民中獨獨認定了亞伯拉罕,獨獨伸出大能的膀臂從埃及拯救了亞伯拉罕的後裔,獨獨以雲柱、火柱、活泉、瑪哪帶領了其子孫四十年的曠野路。而那明明獲得了聖經文字的真神選民,卻反而不認識神,直到國破家亡。

亞伯拉罕的故事

Authors: 

亞伯拉罕的故事  

 

七十五歲的老人家帶著老妻、姪兒、老僕人和畢生累積的家當,就這麼從中東兩河流域農業發達的大城吾珥,風塵僕僕地來到了地中海沿岸不甚開發的偏遠迦南。重新適應新的生活、學習新的語言,以及,認識那位神秘的至高神。

亞伯蘭是一位好人。這是照常人的一般觀念說的,他是一位和你、我一樣的好人。就像那不可殺人、姦淫、偷盜、貪心、說謊害人的普世價值,在當時代一樣為人所效法,不犯罪即為好人。但在他的時代,卻只有一位亞伯蘭。為何?

因為道德上的好人只是真神對世人的最低要求,而祂所願地卻是遠遠更多。這不是暴君壓榨百姓的無理命令,而是父親期待兒女身上的潛力:我相信你做得到。

於是,真神呼召了亞伯蘭,要他離開他的本地、本族、父家,去一個遙遠又陌生的地方,「我會祝福你」。聽聞了呼召,亞伯蘭憑著信心就去了。

憑著信心是聖經中的陳腔濫調,卻是現實裡的生命拼搏。這信心,不是腳踏原地、聲聲喊地求神把我自動移去迦南(既然在神凡事都能,不是嗎?),而是放下一切、一步步地走過大河高山,渡過風雨冰雪的持續向前。

信心必然有著行動,而行動表明了對神的順服。信心和順服,才是一個所謂道德上的好人能否進入真神計畫和救恩的最初門檻。

義人必因信得生(2)

Authors: 

義人必因信得生(2)           

 

使徒保羅傳揚福音,很少一帆風順,乃受盡艱難阻擋。除了來自外邦異教的直接攻擊外,保羅更覺難過的是同樣信仰真神、卻不信耶穌是主的猶太同胞們的逼殺,以及同樣信仰真神、信主耶穌,卻一直要將福音帶回律法底下,同教會中法利賽教門以及”超等使徒”們的毀謗。

面對同信真神、同信耶穌、同一教會,卻以聖經律法為依歸,強迫信徒需要守律法的”法利賽教門”,中年的保羅在《加拉太書》的回擊是嚴厲、激烈又熱情的,他引用了惟義人因信得生來反駁法利賽信仰。而隨著年紀和經驗的增長,年老的保羅則在《羅馬書》中成熟穩重地介紹基督信仰,將惟義人因信得生的意義,從猶太人的律法擴大成了普世福音。

保羅書信:從信到信,義在律法之先

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Authors: 

你的話是什麼呢?是我腳前的燈。你的道是什麼呢?是我路上的光。

如果日光、月光揮灑如常,又怎會需要燈光照耀呢?許多時候我們不知未來如何、前路如何。前人的經驗和指引有他們的時空背景,不見得適用。而人生路上又滿了困難、疑惑、試探,好比陰影壟罩,見不到亮光。人只知不斷努力地走,卻看不清、方不明,好比迷失在黑暗森林當中,逐漸被恐懼和害怕吞噬。

詩人因此呼喊,神的話語是我在黑暗中的光!是人生路上最好的指引!是驅散一切恐懼的自由之光!困惑時,祂引路;害怕時,祂安慰;黑暗時,祂照亮。是我的燈、我的光。

燈光通常拿在手上,由高處發光,照明前路。神的話語為何在腳前?在路上?因為神的話語是活的,不是一種被人所限制的知識、系統、經驗,而是祂主動的引路、帶領、照明。不是人拿著道,而是道乘載人。不是祂被綁死在人裡面,而是人要在祂裡面活著。

如同曠野中的雲柱、火柱,是神的風/靈 (希伯來文同字) 駕馭了水氣上天、撥弄了星火入地。雲柱、火柱本身並非神的話語,是神的風/靈漫步細心帶領百姓的漣漪罷了。但百姓跟隨雲柱、火柱行走,如同跟著那永活的道一般。這道,就是那走在我們前頭的基督。

義人必因信得生 (1)

Authors: 

「義人必因信得生」是宗教改革時期的精神指標之一,這句聖經成了馬丁路德對抗教廷最大的武器,改變了當代歐洲以及接下來的整個世界;這句聖經或許也成了最讓人混淆的聖經之一,「因信稱義」在各派各宗中各說各話,人們也逐漸忘了馬丁路德解釋「因信稱義」的原意 *。

在基督新教各派幾乎都高舉「因信稱義」真理的現代,人更該持續思想「義人必因信得生」的涵義,謙卑祈求聖靈帶領,必可看見真神想告訴祂眾子女的深厚情感和期望,活出那「義人必因信得生」的深刻力量。

哈巴古書:至死忠心,歌唱憂傷之樂

哈巴古先知得到了神的默示,看見了當時猶大國的屬靈景況:不公不義、虛為詭詐。他感到非常地痛心和失望,不住地向神呼求:主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信仰中最痛苦的事之一就是當惡事不斷發生時,神卻沉默無聲,彷彿祂從不存在。哈巴古經驗了這種信仰中的痛苦,他說主阿!你還要沉默多久(How Long)?

十架上的強盜

Authors: 

十架上的強盜

(強盜)就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紀念我!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23:42-43.

這是主耶穌和與他同釘十架上強盜的對話。被釘十字架是羅馬帝國對於重刑犯所處的極刑,除了刑罰本身殘忍、耗時、痛苦,更有公開示警、殺雞儆猴之效,好讓帝國震攝人心。

當時有兩個強盜和主耶穌一同被釘十架,一個在耶穌左邊,一個在右邊。很罕見地,儘管四卷福音書的神學主旨、主要讀者、選取材料都有所不同,卻全都詳細紀錄了這件事(太27:38; 可15:27; 路23:33; 約19:18)。

對於馬太和馬可來說,這件事的重點在於主耶穌被列在罪犯之中,應驗了聖經(可15:27-28),證明了他正是猶太人等候的王和彌賽亞。對於約翰來說,罪犯均被羅馬士兵打斷了腿以致死亡(失去支撐力道,肋骨穿破內臟),唯有耶穌當時已死,故而沒被打斷,但為了確定,士兵用槍扎進耶穌肋旁,卻見到了血和水一同流出(約翰福音獨有),使得士兵仰望自己所扎的人、應驗了聖經(約19:31-37)、血水同作見證(約壹5:8)。

那麼路加呢?路加關心的是普世福音,他想要介紹耶穌給所有的人,所以在耶穌和強盜同釘十架的故事中,路加特地紀錄了強盜和耶穌的對話(路加福音獨有),顯露出耶穌是萬民的救主、帶來了普世的福音。

父與子

Authors: 

父與子

(這是聖經中最為黑暗的故事之一,請兄姊自行斟酌閱讀。)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