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當我準備寫這篇關於參加3月8日<Seeing Christ聖經研討與藝術講座>的感想時,發現並沒有想像中容易下筆。因為比起感動,反倒是思慮被大大激發,生出更多疑問,這些思路歷程在許多人眼中可能是極為淺薄或不夠屬靈的,要將它們誠實公開確實令人猶豫。
當楊傳道問:「古時的人是靠什麼來堅定信仰?」在聖經尚未大量印刷普及之前,究竟看見了什麼令他們如此震撼,從而義無反顧地跟隨主?又說到,當彼得三次不認主,『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22:61-62)彼得在耶穌的眼中看到什麼?
想起在認識神之前也曾讀過這段經文,當彼得出去痛哭時,我也跟著痛哭了。那並非因為我對基督教信仰或真神有所認同,而是因為故事寫得太生動,情緒不知不覺受到牽引。信主之前,聖經對我而言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但信主之後我又真正認識神了嗎?當別人訴說他們看見的異象──神身穿白袍站立在面前,那震撼我未曾感受過;即使聖經形容『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我依然無法想像神的模樣,也沒意識到「神的眼神是什麼樣的?」
雖然我認為西方畫家對神的描繪也非真實,然而他們卻那麼努力地想要將「看見」的神的形象描繪出來,不論是具體的容顏或抽象的神恩;音樂家在音符旋律中頌讚領略到的神性;科學家試圖證實神創造天地的大能……等等,我忍不住想問:「什麼促使他們想要尋找、想要看見神?」他們(極可能)跟我一樣沒有聖靈,甚至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聖靈」,難道他們不也是隔著雲霧面紗在尋找神嗎?為何能夠如此篤定、擁有持續追求的熱情?莫非真如我的西洋文學老師所說的,僅是憑藉著教會的傳統與凝聚力、以及避免被排除在團體之外的恐懼而不得不然?我想絕非如此簡單,但我也沒有答案。
傳道還問:是否曾見過令你一生難忘的眼神?──有的,那是父親臨終時的眼神,我至今無法忘記。當時他口中插管,不能言語,兩眼直視著我。但我不確定他是否在看我,或者只是彌留時無意識的張望?因為與父親太過疏離,完全無法解讀他眼中的意思──倘若他仍有意識,是想告訴我什麼呢?得不到的解答與無法釋懷的愧疚始終如心頭的刺刺痛著我。
我在父親離世一年多之後受洗。想當初我必定像那常年為宿疾所苦的女人,聽見耶穌來了,雜在眾人中間摸耶穌的衣裳,想要獲得醫治。可見即使是自暴自棄的我,內心深處依然渴望神的救贖。
那麼為何我受洗、信了耶穌,卻還是(認為自己)看不見神?聖經說:『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21:22)希伯來書又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希11:6)我的信又是什麼樣的信?
也許我生性如多馬一樣多疑,就算想要認識他、相信他,依然堅持眼見為憑,(並非指見異象)不願讓信仰成為自我催眠的結果。以往讀這段經文時,注意力都集中在:『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而覺得自己是比較沒有福氣的那一個。但無奈我已經長大成為這副模樣,因為學會複雜而不再如孩童單純,該怎麼辦呢?所幸即使是多馬亦蒙神垂憐,向他顯現,允許他親手探入肋旁來堅定他的信心,因此這樣的我同樣祈求並且相信──若真是主,他必施恩憐憫──在不確定的時候,這是唯一確定的信念。
寫到這裡,問題很多,但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由於一直以來只顧著低頭凝視自身的傷痛,忘了抬頭仰望救主,又覺得有愧於神的救恩而無法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面前。傳道說得很好:「我的禱告不應該是教神替我做,而是給我條件,讓我可以繼續完成該做的事。」我曾渴求神將這幽冥的混沌移開,使我不再受困混亂,卻一直提不起勇氣走出去,朝光源直往,走進神的荊棘火中;我緊抓住苦痛,捨不得將重擔卸給神,然後背起十字架跟從主。
最初只是想要觸碰救主的衣角,如今我還想要親眼看見。我相信只要看見了,就會明白了,心甘情願義無反顧地跟隨主。然後希望有一天神也能對我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當我準備寫這篇關於參加3月8日<Seeing Christ聖經研討與藝術講座>的感想時,發現並沒有想像中容易下筆。因為比起感動,反倒是思慮被大大激發,生出更多疑問,這些思路歷程在許多人眼中可能是極為淺薄或不夠屬靈的,要將它們誠實公開確實令人猶豫。
當楊傳道問:「古時的人是靠什麼來堅定信仰?」在聖經尚未大量印刷普及之前,究竟看見了什麼令他們如此震撼,從而義無反顧地跟隨主?又說到,當彼得三次不認主,『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路22:61-62)彼得在耶穌的眼中看到什麼?
想起在認識神之前也曾讀過這段經文,當彼得出去痛哭時,我也跟著痛哭了。那並非因為我對基督教信仰或真神有所認同,而是因為故事寫得太生動,情緒不知不覺受到牽引。信主之前,聖經對我而言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但信主之後我又真正認識神了嗎?當別人訴說他們看見的異象──神身穿白袍站立在面前,那震撼我未曾感受過;即使聖經形容『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我依然無法想像神的模樣,也沒意識到「神的眼神是什麼樣的?」
雖然我認為西方畫家對神的描繪也非真實,然而他們卻那麼努力地想要將「看見」的神的形象描繪出來,不論是具體的容顏或抽象的神恩;音樂家在音符旋律中頌讚領略到的神性;科學家試圖證實神創造天地的大能……等等,我忍不住想問:「什麼促使他們想要尋找、想要看見神?」他們(極可能)跟我一樣沒有聖靈,甚至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聖靈」,難道他們不也是隔著雲霧面紗在尋找神嗎?為何能夠如此篤定、擁有持續追求的熱情?莫非真如我的西洋文學老師所說的,僅是憑藉著教會的傳統與凝聚力、以及避免被排除在團體之外的恐懼而不得不然?我想絕非如此簡單,但我也沒有答案。
傳道還問:是否曾見過令你一生難忘的眼神?──有的,那是父親臨終時的眼神,我至今無法忘記。當時他口中插管,不能言語,兩眼直視著我。但我不確定他是否在看我,或者只是彌留時無意識的張望?因為與父親太過疏離,完全無法解讀他眼中的意思──倘若他仍有意識,是想告訴我什麼呢?得不到的解答與無法釋懷的愧疚始終如心頭的刺刺痛著我。
我在父親離世一年多之後受洗。想當初我必定像那常年為宿疾所苦的女人,聽見耶穌來了,雜在眾人中間摸耶穌的衣裳,想要獲得醫治。可見即使是自暴自棄的我,內心深處依然渴望神的救贖。
那麼為何我受洗、信了耶穌,卻還是(認為自己)看不見神?聖經說:『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21:22)希伯來書又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希11:6)我的信又是什麼樣的信?
也許我生性如多馬一樣多疑,就算想要認識他、相信他,依然堅持眼見為憑,(並非指見異象)不願讓信仰成為自我催眠的結果。以往讀這段經文時,注意力都集中在:『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而覺得自己是比較沒有福氣的那一個。但無奈我已經長大成為這副模樣,因為學會複雜而不再如孩童單純,該怎麼辦呢?所幸即使是多馬亦蒙神垂憐,向他顯現,允許他親手探入肋旁來堅定他的信心,因此這樣的我同樣祈求並且相信──若真是主,他必施恩憐憫──在不確定的時候,這是唯一確定的信念。
寫到這裡,問題很多,但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由於一直以來只顧著低頭凝視自身的傷痛,忘了抬頭仰望救主,又覺得有愧於神的救恩而無法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面前。傳道說得很好:「我的禱告不應該是教神替我做,而是給我條件,讓我可以繼續完成該做的事。」我曾渴求神將這幽冥的混沌移開,使我不再受困混亂,卻一直提不起勇氣走出去,朝光源直往,走進神的荊棘火中;我緊抓住苦痛,捨不得將重擔卸給神,然後背起十字架跟從主。
最初只是想要觸碰救主的衣角,如今我還想要親眼看見。我相信只要看見了,就會明白了,心甘情願義無反顧地跟隨主。然後希望有一天神也能對我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