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從 奧勒利.奥古斯丁 聊起 – 1

Content Format: 
Authors: 
Date recorded: 
2021.11.27
Place recorded: 
台灣

從 奧勒利.奥古斯丁 聊起 – 1  

 

"奥古斯丁"  S. Aureli Augustini (354AD-430AD)這對追求經文學理有興趣的基督徒或許不是個陌生的名字,他的著作在哲學史及西方文學史中是佔有一席地位,特別是參予神學事工的職人更是奉為必讀之經典教科。

奧古斯丁原為北非今阿爾及利亞人當下是羅馬帝國的屬地。早年信奉摩尼教,後於387年在米蘭受洗歸入基督教並在希波( Hippo)任神職繼為希波主教。其終身傾注寫作,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懺悔錄,天主之城和論基督教教義。後者著作目的較重於宣教之用,蓋有聖經辨証立場各有不同就不多作申述,其它兩冊書籍確有助於基督徒思緒的啓蒙,如日後宗教哲學家托馬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 約翰・喀爾文(Jean Calvin)等人。

 

說到“懺悔錄Confessionum” 光看這三個字就夠沈重了,其實不如說是 奥古斯丁用反思的心情寫下他自己的自傳, 其涵蓋了年青時在迦太基求學生活,成年後赴米蘭教書及日後皈依基督教的過程和懷念母親病逝的思緒,有別於其他的作者,整書的筆觸充滿作者對自己過往的事跡有著幾近於文革式的自我批判,書中起頭提到:

「誰能告訴我幼時的罪惡?我是在罪業中生成的,我在胚胎中就有了罪」以至他在另一著作"天主之城De Civitate Dei"第十三卷十五章寫下:「當始祖亞當感覺情慾妄動,遮蔽下身時,就發覺第一次的死亡,即天父棄捨人,而這肉身的死亡並非由人的本性而來,是由罪而來」這裡他點出了幾個關鏈字句<情慾,第一次的死亡,天父棄捨人,本性,罪>,進而他在第十四卷廿三章提出問題:「在伊甸園中,若無人犯罪,或守貞潔,亦會生育子女否?」在此估且不討論他在廿四章至廿六章對此問題的應對,實因人文科學的進步讓我們有更理性的探討空間,而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認知也不必作為唯一的解釋奉為唯一的答案。然而他能精準地提出質疑令人佩服,更突顯讀經人對經文所顯示的訊息持慎重的態度。

書中提到他見過也體驗過幼孩的妒忌,眼光狠狠盯著一同吃奶的孩子,不讓一個極需要生命糧食的弟兄靠近豐滿的乳源,「可見嬰兒的純潔不過是肢體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無辜」這是他觀察下的結論「這難道這是無罪嗎?」從“人之初性本善” 到 “人之初性本惡” 想必有符合真理的探索,不是嗎?

(原罪)絕不是 神造人的標配,卻因人的血氣屬性致使 神的造物產生質變。文中第十四卷廿六章提到「在伊甸園中,沒有情慾,人亦能生育。」這是奥古斯丁對這問題的結論,我想以「 在伊甸園中,沒有情慾,人如何生育?」來對應,基於人的生理結構及科學的進步,人工授孕或許是個替代案例,但仍解決不了(原罪)的盲點。「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來的」「必有童女懷孕生子」「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馬太福音貳章20,23,25節。「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四,15」可見神要人如耶穌完全,自有 神的全能法則的安排。約翰福音一章1-18節是大家耳熟的經文,這裡闡明瞭耶穌降世的由來「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 神生的。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來自德國漢堡的莫特曼教授在( Prof. Dr.Jurgen Moltmann)哥廷根大學(Gottingen University )完成神學博士學位,任教於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bingen)教授系統神學, 在他的著作裡提到(拿撒勒人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兄弟,而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是世界的救主。)這論調讓人想到耶穌對尼歌底母的論道「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 That which is born of flesh is flesh; and that which born of Spirit is Spirt約三,6」既然同是兄弟卻有不同的生法?概(血氣生)和(靈生)是取決於有否帶著(原罪)的差別吧 !

有說懺悔是人性 humanity的昇華 ,唯有透過懺悔才有取得親 近神的入門票。然而要為何“罪”去懺悔?“罪性”的認定的確是一大自我的挑戰,去除國家法律的界定,基督徒的道德底線往往是心中那塊揮不去的陰影,更是常常屈服於宗教教規的夢魘。

說到“罪” 想必猶太人特別有感,這民族相對應的遭遇或是 神的選民The chosen one 必要承受之另類“祝福或咒詛”  。猶太人自從幾次的亡國,隨時代變遷,經年受外族欺壓似乎習以為常,一次次的因逼迫而遷移也使猶太族人廣泛地活動於世界的舞臺,對全球人類文化政治經濟科學等領域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與影響。歐、亞、非洲猶太人的移居往往是受苦逃難的結果,近世紀烏克蘭奧德沙(Odessa)的俄裔猶太人及二戰前德裔猶太人因遭受迫害而大量移居美國 合計約6百萬以上的猶太人 , 特別形成紐約曼哈頓下東 城 Lower east side 的猶太人聚集區 。

 

在此跳tone一下聊個輕鬆的……都說世人“心中總夢想有一塊淨地”,不知這與耶穌所說「神的國就在你們心中/路十七,21」有否相同之義?1930年代猶太人在美國創立了許多製片廠如派拉蒙Paramount, 廿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隨著這些好萊塢的夢工廠the dream factory of Hollywood, 以及哈利和傑克華納兄弟Harry &JackWarner Brother,路易士梅爾的米高梅Louis B Mayer (MGM)猶太人慢慢地把自有的文化視角和音樂特色透過娛樂管道而融入世人的生活層面,這些可是東歐及德國移民2代努力的成就。

有個故事值得一提: 1938 年路易士・梅爾邀請哈伯格Yip  Harburg提供好萊塢的夢想工作為“綠野仙蹤 The Wizard of Oz”一片擔綱,並採用哈西德派 Hasidic tales的神奇傳說(註:哈西德是猶太極端正統教派)為故事主體,且為其主題曲填詞,這作曲者為哈洛亞連Harold Arlen,是位來自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 City的作曲家,他父親是當地猶太教堂的領唱。兩人合作寫下這主題曲 "跨越彩虹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並得到1940年的奧斯卡最佳音樂和最佳歌曲2項金像獎。

整個故事和歌曲隱繪述說了這些來自猶太下東城區的孩子在美國追求有更美好的生活,這安居樂業的美夢成真又何處不是奧茲國Oz呢?誰又知道此曲背後是描述整個猶太苦難歷史的心境,是整個猶太民族對於脫離苦海的嚮往,而歌曲詞意竟完美地與樂觀的美國主義結合一起,讓全球後人熱絡地傳唱至今!

不過諷刺的是主唱者茱蒂・嘉爾/Judy Galand(飾女主角桃樂絲・蓋爾/Dorothy Gale)雖在早年得獎無數-奧斯卡最佳青少年獎,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兩座葛萊美獎,安東尼特別獎等,然個人生活悲慘,長年飽受酗酒,濫葯和情緒問題的困擾,固然是同志們的偶像卻也因此而英年早逝。她所唱紅的“跨越彩虹”一曲及‘’彩虹‘’形像,早已成為同志們的國歌和旗熾,但可惜的是在現實的生活裡,她並不因個人奇蹟式的際遇而能跨越彩虹的那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