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文章總覽 All Text Articles

  • 神會思想嗎? 在全知之下,還需要思想嗎?

    Authors: 

    神會思想嗎?

    在全知之下,還需要思想嗎?

     

    思想是一個在時間裡奔跑的活動,是一段由淺入深的歷程,是從「未曾想過」到「完全理解」的歡愉。..

    倘若神的全知,如同孩童耶穌的智慧一樣跟著身體的高度一起「成長」(cf. 路2.52),那神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的「知」,都能算是全知嗎?

    相反的,倘若神的全知如同祂的存在,是天生自有永有的完備,則在神裡面還有「想」的過程與空間嗎?理論上神在祂永恆的全知裡,根本就不需要「思想」。祂存在多久,祂就全知多久,而且祂的全知和祂的存在一樣,從起初到末了,沒有加添也沒有減少,更不會因為外在因素而更動。比如人的悔改或自由選擇。因為神的「全知」,是連這些外在因素全都預先計算在內才產生!(神知道亞當會犯罪。這「知」是連亞當因自由而選擇「吃」的因素都計算在內才產生的。更何況在「全知」之下,無人敢說「全知的神並不知道亞當到底要選擇吃或不吃?」)。所以神的預知必然是全知,也必然是將來事情的結局。

    既然「自由永有」無法用時間來表列,以致於無法具體的說出神什麼時候「開始」全知我們。現在我們就用「縮小神存在年限」的方式來理解吧!

  • 「有時」的悲喜 vs 「永恆」的美好

    Authors: 

    「有時」的悲喜 vs 「永恆」的美好

     

    問:傳道 您是怎麼看待「命定」的呢?//

    A. 「有時」和「永恆」對立

    親,「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傳 3.1-8)。這等善惡交叉出現且必然臨到的「有時」,不但在過去神創造於地的伊甸園裡沒有,在天成於穹蒼之上的天國裡也沒有。這兩處,有的只是永恆的美善。

    事實上,現今人常遇見的善惡交互出現之「有時」,源自於罪進入世界之後。與神無關。隨著罪被主寶血滅絕,與復活而不再哭泣的人也無關。

    當世人離開伊甸園遠離神,進入有生有死的掙扎當中時,神憑祂的慈悲憐憫,將「永恆」放在人的心裡(傳 3.11),讓人在被「有時」捉弄到苦不堪言的絕望裡,產生對惡一了百了的嚮往(羅 7.19-24),尋求藉由主基督的救贖,從此對好像無可避免的「有時」得勝有餘,活出永恆的美好(羅7.25;8.37)。

    聖靈和情慾相爭,不就是要「治死」情慾,使它看似必然出現的「有時」永遠消失,不再冒出麼(加5.16-26)?

    ***

    B. 神的預知怎能和祂的預定分離?

    命定牽涉到預定。預定牽涉到神的公義。為了避開神的不公義但又要強調神的全知全能,於是人說:「神預知但沒有預定」。

  • 猛將行 赤子心

    Authors: 

    猛將行 赤子心

    喜歡看球賽的一個原因是,想看體力和心態都非凡的世界級頂尖球員,怎樣去面對他們當下的輸贏,以及他們,身價百萬歐元者,在競賽場外的點滴。

    今晚法國對烏拉圭,在比賽結束前兩分鐘,烏拉圭一位球員感受到大勢已去,淚流滿面哭著繼續防守,是今晚印象最深的「人」的鏡頭。

    承載家人和全國人民的祝福及希望。經過四年的等待,兩星期的織夢,在幾秒鐘後裁判嗶聲響時,就要倏然中斷了。那是怎樣的傷心?怎樣的愧對?怎樣時不予我的悵然?

    賽後,記者問法國守門員,也是隊長Hugo Llori贏了烏拉圭有什麼感想?他說:「… 夢,是給球迷和家人。球員必須很實際的去面對下一場競爭」(法國隊踢贏烏拉圭後立刻上飛機,到下一場比賽的城市。連下一場准決賽的對手,比利時和巴西的比賽都在飛機上度過,沒得看)。

    一星期前法國隊對阿根廷連進兩球的19歲小伙子Mbappé,還記得嗎?他將參加國家代表隊的所有收入都捐給了慈善機構。

  • 淺談「釋經」

    Authors: 

    淺談「釋經」

                                                                     

    一、前言

  • 失去「心」,經書和宗教還剩什麼?

    Authors: 

    失去「心」,經書和宗教還剩什麼?

    看他們青春又專注的洗滌過路人的疲倦,我忽然自問:美麗、善良、真實是如此的簡單,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真的還會再去尋找空談愛和寬容,但卻自從創建以來就為了:

    我是真理你異端,
    我是正統你偏離,
    我是屬神你鬼魔,
    而互相誣衊、殘殺的各樣宗教嗎?

    最詭異的莫過於他們說這殘暴的理由,是因為愛的緣故!

    我愛你,
    所以極盡羞辱的侮辱你
    直到你無法承受,認「罪」悔改!

    我愛眾人
    所以不容許他們被你誘惑離開我這圈
    必須嚴嚴的轄制,讓大家戰慄
    不敢提及你、關注你、談論你

    ***

    注意到嗎?當宗教人自己陷入掌權的危機時,在急速的自救中,採取的手段必然是激烈的砍殺,而不是他們面對信徒的急難,總很有信心的勸勉:「凡事互相效力!要交託給主!要等候神!」

    ***

    原來,美麗、善良、美好,不是來自對經書的學習,而是「用心」去真摯的表達。既然是這樣,幾千年來,一手握刀,一手拿經書的廝殺,真的有其必要嗎?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