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甘霖的帳戶下來了! 詳情請點擊這裡

文章總覽 All Text Articles

  • 疫情日記:知識份子的良心

    疫情日記:知識份子的良心

    上天給一些人對某些特定事物的理解力很強,學習起來容易,原本是要這樣的人,用他獲得的知識去幫助更多的人。

    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有些人明明自己很清楚,也非常知道大部份的同胞或信徒都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下,很容易左右。於是,不知道為了什麼目的,就是喜歡隱藏真知,故意用語焉不詳的虛假去愚弄人,牽著平民百姓的鼻子,讓他們彼此為「真理」互咬。

    知識是客觀的,意識形態是主觀的。在主觀價值的趨使下,知識份子能客觀的表述知識嗎?

    同樣的,在客觀的知識之前,知識份子若仍然宣稱自己那違背客觀知識的主觀意識是對的,這樣的行為能叫做「信心」嗎?

    假使知識份子失去良知,而利用所得的知識去造成平民百姓更多的混亂,到底有什麼意義?

    多年來領悟到,宗教會變得很政治,政治會變得很宗教,主要的因素是其下的死忠知識份子,泯滅良心,不以良知去傳達客觀的知識。

    當宗教和政治,或政治和宗教,兩者徹底結合時,黑暗和盲從將充滿其下的整個體制。到頭來最可憐的莫過於信徒及百姓。

  • 疫情中 最美的信仰見證 你可曾聽見主:「做我門徒!」的呼聲?

    疫情中 最美的信仰見證

    你可曾聽見主:「做我門徒!」的呼聲?

     

    A. 拿撒勒人

    後人在舊約裡找不到出處,然而馬太福音的作者卻說眾先知早已經預言:不是出生在拿撒勒的耶穌,將被(當代及後世)稱為「拿撒勒人」He shall be call a Nazarene(太2:23)。意味著主將因為出生的卑微而被藐視(約1:46 拿撒勒能出什麼好東西?)。

    猶太教拉比甚至不屑地單用「拿撒勒人」一字指稱主基督。也因而人們更能明白,當主耶穌第一次向法利賽人掃羅顯現時,掃羅問說:「主啊!你是誰?」主為什麼會回以:「我就是你(視我為無物的宗教高等人)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之後,保羅自己成了「拿撒勒人」(徒24:5),更深刻的感受到被當成「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殘渣」的天暖地涼(林前4:13)。

    早期基督教歷史清楚記載:最初期成千上萬在耶路撒冷及猶太全地接受福音的猶太人,同族人只管叫他們為「拿撒勒人(複數)」Nazarenes(徒24:5),並不稱他們為「基督徒」。

    B. 基督徒 與 基督教徒

  • 雅各經過毘努伊勒

    Authors: 

    雅各經過毘努伊勒 

     

    【經文】(創三十二3~32)

    壹、前言

    當雅各從巴旦亞蘭返回迦南地家鄉的途中於雅博河渡口北岸靠近約旦河的一個地方,神親自來找他摔跤。事後雅各將該地取名叫「毘努伊勒」。「毘努伊勒」的經歷對雅各來說是一個重大的信仰轉捩點。

  • 一聖殿,兩樣情

    Authors: 

    一聖殿,兩樣情

     

    然而有許多祭司、利未人、族長,就是見過舊殿的老年人,現在親眼看見立這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大聲歡呼,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因為眾人大聲呼喊,聲音聽到遠處。拉3:12-13

    西元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毀滅了耶路撒冷的聖殿,屠殺了當地的居民。接著,將大量剩餘的以色列人俘虜到了1200公里遠的巴比倫。西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終結了新巴比倫帝國,誥令天下解放巴比倫所擄掠的奴隸*;其後,此誥令的效力也臨到了以色列人。被擄70年後,以色列人重新踩上了耶路撒冷的土地。

    在所羅巴伯的帶領下,回歸的以色列人重新蓋起了猶太教信仰中心的聖殿。當聖殿根基立起的那天(放下了房角石),眾百姓情緒波動,大聲呼喊!對於老一輩見過所羅門王所蓋第一聖殿的人而言,是聲淚俱下、百感交集!另外的人則是歡天喜地、高聲歡呼!甚至働哭聲與歡呼聲勢均力敵,除了傳得極遠外,人甚難分辨其聲。

  •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

    今早讀到一則信息:傳道在巴黎教會的線上講道 YouTube 怎麼都找不到?

    雨打在閣樓天窗,半躺在床上回覆,寫著寫著,不知不覺成了一大篇(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來到愛囉嗦的老年了)。

    巴黎教會的講道沒有放上Youtube. 

    請趁著孩子目前不得不天天在家,帶他們進入內室去與神說話,去建立起與神親密的關係,去品嚐(進到內室)百倍真實過到耶路撒冷或這山那山的美好。 如此,孩子將更了悟主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那段對話,一生,無論去到哪裡,都受用無盡。

    巴黎疫情以來,我們一年多沒有會堂聚會,也沒有開設網路聚會。將這百年才一遇的機會,留給每個家庭的父母去決定信仰對他們的家庭及孩子的重要,回歸到信仰最真實的基石:家庭。

    父母在家帶的聚會,就如同小時候給孩子說故事,沒有長短時間的限制(通常越精簡孩子記憶越深)。也不需要按唱詩、禱告、講道的程序走。

    聚會的日子可以是這一天,可以是那一天,也可以是天天。形式可以是餐桌上的吃吃喝喝(猶太教吃吃喝喝常常是最嚴肅的聚會,如逾越節),也可以是家裡任何角落的圍圍坐。

頁面